降费让利,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动性。推出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交易程序,完善税收优惠、会计制度等,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助力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中长期资金投资的标的吸引力。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标的,上市公司理应注重自身经营状况,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更多投资者
□扶持、引导公募基金等机构规范发展。作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主要管理者,公募基金应制订合理的投资计划,积极布局,促进中长期资金的形成和转化
□监管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强大合力
□从理念、制度、内容出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举措接连出台。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展开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
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现状
活跃资本市场,离不开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面的支持。中长期资金一般指企业年金、养老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这些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使用期限较长,通常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能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提供重要的资金供给,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健程度。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当前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保值增值的同时,保持着净流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规模突破1.65万亿元;保险资金方面,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累计增长1.63万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3.46万亿元。
但总的来看,中长期资金占比仍然较低,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资金入市。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中国资本市场被低估是全球共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性未被有效激发。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结合内部和外部经济、政策环境,以及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等角度,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有利时机,各方应解决可能遇到的阻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参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的问题
2013年以来,各部门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清除障碍,包括:降低QFII资格要求,引入更多境外长期资金;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通过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鼓励保险资金、全国社保基金等扩大入市规模;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投资于公募基金试点工作等。但是,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仍然不尽如人意,存在多方面问题:
***,中长期资金投资涉及的部门众多,难以形成政策合力。从中长期资金的类型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作为社保、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者,要对中长期资金如何投资、投资比例、投资产品进行标准设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可以完善税收优惠、会计制度等配套机制,创造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入市的环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要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实现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管理人等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合理布局资金投入;中国证监会做好统筹,优化相关制度,推出更多金融产品等为中长期资金投资提供更多选择……各方要形成有效的配合,来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二,当前资本市场的投资标的缺乏长期投资的优势,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亟待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问题频出,在公司治理、抗风险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表现欠佳,容易影响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侵占股东利益,导致股价波动幅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策略布局。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输入性风险不容小觑;我国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需求不足、预期不稳问题仍然突出,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少风险隐忧,在此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经营压力加大,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容易“死灰复燃”,进一步影响上市公司发展质量,降低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第三,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缺少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中长期资金若要扎根资本市场并获取一定收益,就必须减少风险损失,因此风险对冲需求与日俱增。金融衍生品建立在标的资产的风险管理需求上,根据产品形态可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其价值功能首先体现在风险管理,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数量偏少,场外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股指期货为例,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仍然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当前市场上仅有少数公募产品会利用衍生品来对冲,产品的稳健性不够高。我国衍生品虽已形成如今的七大产品,但与成熟市场相比品种仍然较少。此外,衍生品交易的制度设计仍有改进空间,投资者的触及力度也有待扩大。
第四,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
第五,当前其他投资产品如非标资产,能在较长时期内实现低风险高收益,因此长期资金投资权益市场的动力不足。非标准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信用证、承兑汇票、信托贷款、信贷资产等,形式灵活、收益相对较高、类型丰富、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机构参与,能满足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投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空间。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建议
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从降低交易成本,如降低印花税费率、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等入手,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股市交易;提高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等,进一步降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机构投资者的能力,以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具体而言,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降费让利,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动性
虽然目前中长期资金投资机构的绝对规模和占比已有所提升,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个人投资者仍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往往由于资金的规模面临更多交易成本,所以应当推出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交易程序,完善税收优惠、会计制度等,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助力。目前,减税降费措施已经落地,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经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证券交易印花税也自8月28日起减半征收,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时机已然到来。
为了让中长期资金坚定投资的决心,应当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资金维持长期的稳定性,例如投资满一定年限以后,在税收缴纳方面给予优惠力度;设计较为优惠的基金等投资产品,为投资者减负等,相关会计制度也可以为中长期资金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倾斜力度。
中长期资金的交易模式便利化也非常有必要。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通知》提出,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允许各类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这将有力降低中长期资金的交易成本。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各类产品,这些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也将参照适用本次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方案,各类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发展和投资需求选择证券交易模式,降低中长期资金的交易成本。
2.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中长期资金投资的标的吸引力
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标的,上市公司理应注重自身经营状况,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更多投资者,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升公司质量:***,在公司治理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自身要明确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公司有序发展;第二,在经营效益方面,上市公司要突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高效利用资源,可以利用并购重组和融资等将主要业务做优做强,融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较为系统的业务发展模式;第三,在创新发展方面,上市公司要紧跟市场、时代发展热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业务生产效率,科技赋能支撑公司向好提升;第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视绿色金融工具,以ESG理念指导公司发展,及时披露重大信息,回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问题,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第五,在风险抵抗能力方面,及时评估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当前形势,制定较好的发展战略,可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化解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第六,在股东回报方面,要及时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让投资者分享业绩红利,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展现公司稳步发展的良好状态,吸引更多投资者。
3.扶持、引导公募基金等机构规范发展
作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主要管理者,公募基金应当制订合理的投资计划,积极布局,促进中长期资金的形成和转化。数据显示,18家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中,有16家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中,公募基金公司有14家;23家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中,公募基金公司也占据11席。此外,公募基金也管理着保险、财务公司等机构的长期资金,因此该行业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引导其进一步规范发展能获得更多中长期资金的信赖。
为更好地吸引中长期的增量资金,基金管理人要从根本上增加资金管理能力,关注市场动态变化,充分运用市场上可利用的风险管理工具,追求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形成丰富、稳健的投资方案。基金管理人要发挥权益类投资的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形成积极的投资导向,发挥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居民财富管理等关键能力;用专业的投研能力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保持定力,用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当好中长期资金的操盘手。
4.监管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强大合力
中长期资金来源多样,其管理和投资的过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全国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年金等用来投资的比例设定,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制度设定,中长期资金的会计处理,中长期资金投资的税收减免、递延等优惠政策等需要各个部门联合制定,因此中国证监会可加强跨部门协同和政策协同,在扩大社保基金等投资范围,增加企业年金、保险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支持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化信息披露、短线交易、减持限制,丰富金融衍生品工具、丰富养老金产品体系等方面作出合理决策。
5.从理念、制度、内容出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于信息、影响因素众多,当前市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波动性,导致投资者过分追求短期的投资利益,不善于也不愿意通过长期等待来获得投资收益,短期炒作股票的情况时常存在,导致投资者阶段性跟风持股而放弃长期交易,缺乏长期投资理念,造成了长期资金的挤出。因此,形成中长期资金稳定持有的市场环境,须遏制短期炒作行为;从投资者教育出发,要普及长期规划的投资知识,培养普通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和价值投资理念,培育长期投资者。
从机制的改革角度出发:***,改革公募基金、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将短期收益与员工薪酬过分挂钩,将长期持股收益、策略等纳入机构投资者的考评机制,适当加大长期投资在考评过程中的比例,推广基于长期投资的薪酬激励,持续完善长周期、多维度业绩考核模式,以此推动长期投资的发展;第二,改革税收制度,合理设计长期投资的税收征收方案,激励投资者向长期持股倾斜;第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使得投资者能够基于准确信息更好地作出长期投资决策;第四,继续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完善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支持机制,提升监管水平,让更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成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后的重要保障。
营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扎根”的良好市场环境,需要推出更多金融产品,以更好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要加快投资端改革,提升权益类投资带来的回报收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不断完善和丰富金融产品,加强主动权益类产品、指数产品等布局,增强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引导社保、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权益类配置比例,权益类资产可能带来的高回报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一大动力。还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畅通境外中长期资金进入渠道,支持香港市场发展,完善沪深港通机制,统筹提升A股和港股的活跃度,纳入更多陆股通产品,深化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为资本市场发展注入稳健资金,是活跃市场的一大关键。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发展的潜力较大,中长期资金布局仍然可能带来优秀的长期投资回报,因此中长期资金布局正当其时。我们要理清存在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动力,将更多“活水”引入优质企业,使得养老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资金及境外长期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发展价值投资,更有效发挥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