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人物专访 > 人物专访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admin  2023-09-05

制定长期稳定的青年就业政策。

 

一年来,经过各类政策的积极调整,经济特别是服务业持续恢复,宏观需求保持稳定,稳就业政策显效发力,总体失业率略有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低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然而,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今年4月,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首次突破20%,达到20.4%。

和年长人群相比,青年的工作经验、资产和社交关系相对较弱,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该群体就业面临一定压力。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青年就业不仅是为生存更是为发展。当前,政府应该加大青年就业扶持力度,制定促进青年就业的长期政策。

一、提高青年初次就业成功率

一般而言,青年如果在进入社会的头几年总是无法找到正式工作,那么未来回到正式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将进一步降低。不少国家都曾经历过20%以上的青年失业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各国普遍得出了以下结论——解决青年失业,关键在于如何让青年获得***份稳定的工作并获取经验。只有及时妥善应对短期的问题,才能避免其转化为长期的顽症。

当前,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失业问题,尤其是着力提高青年初次就业率。除了要求国有单位必须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外,针对吸纳就业最多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等,可出台更优惠的促就业政策,引导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初次就业青年。

二、突破“无工作经验的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人才增长很快,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少用人单位希望入职员工一上来就能工作,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断提升。然而,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历很少,实习不多,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这也是导致近年来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我国当前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仍然需要劳动力,对高学历劳动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一方面,高学历、缺少经验的青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通过非正式就业(零工、兼职)来维持生计,难以积累正式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就业市场错位的供需关系下,青年越来越可能落入“无工作经验的陷阱”。

对初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而言,在校期间适当增加实习经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是提升求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部门可推动建立一批“青年实习基地”,广泛开发实习岗位,多渠道搭建对接平台,让青年在步入劳动力市场前能有更广泛便利的实习机会。在搭建参与渠道、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可对吸纳就业实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有效提升企业和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放宽往届毕业生的帮扶政策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政策措施。2022年,上海出台就业补贴政策,把在本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和本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共同纳入用人单位招工奖励范围,有效期至年底。今年,上海出台新一轮“3+1”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实施3项毕业生就业补贴新政,启动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的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等,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的就业政策比去年更宽泛,而且除了应届生,也开始更多顾及往届生。比如在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方面,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招用本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本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稳定和扩大青年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议政策还可以进一步放宽。比如,让家庭经济状况允许并有志于“间隔年”“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未来也能得到和应届毕业生同样的就业政策帮扶,延长毕业后帮扶年限和范围,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四、为青年群体提供专场式就业服务

解决就业代际不平等的问题,需要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

***,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吸纳失业青年,从岗位创造端发力,积极挖掘需求潜力,增加技术类、科研类和管理类岗位,继续扩大就业岗位供给。第二,在政府的推动下,出台新增就业岗位的各项措施,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一些不合理限制。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条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创业的扶持力度。第三,举办大型就业见面会,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整合招聘网站,建立就业资源和信息共享库。 

五、制定长期稳定的青年就业政策

青年失业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除了季节性、周期性因素,其背后还有中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因此,破解青年就业难的问题,短期内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还不够,更需要系统施策、综合施策。

例如,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劳动者与企业的匹配效率;为雇佣和吸纳应届毕业生的企业提供更多税负减免或补贴,并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等。要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帮扶经营主体、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多管齐下,不断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系统性长效机制。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