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项目扶持网讯 2月2日,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的女强人巴合沙正在奶制品加工合作社里忙活着。谁能想到,2013年,她家还被认定为贫困户,两年后,她就独自开办起了奶制品加工合作社。“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抚养3个孩子,从过去的贫困户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可不就是个女强人。”西泉村党支部书记巴合提江这样评价她。
翻开昌吉回族自治州脱贫攻坚2018年答卷可以看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18年,昌吉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推动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步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发展农民合作社,群众抱团脱贫致富
在巴合沙的奶制品加工厂,厂房干净整洁,被分隔成几个操作间,透过玻璃窗,几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使用各种设备进行加工制作,隔壁晾房内的架子上层层摆放着正在冷却的各式奶酪。
巴合沙回忆起几年前的苦日子,哽咽着说:“我家被认定为贫困户,每年靠着养牛养羊获得一些不稳定的收入。丈夫去世后,家里更穷了,还欠了很多债,不知道靠什么赚钱维持生活。”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白杨河乡党委、州住建局驻西泉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为巴合沙指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开办奶制品合作社。
白杨河乡西泉村的村民大多养牛养羊,怎样提升鲜奶的附加值?奶制品加工合作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巴合沙向县里申请了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盖起了厂房并购置了设备,2015年,她的奶制品加工合作社正式生产。
仅两年时间,巴合沙就成功脱贫,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其他贫困户抱团发展,共同把村里的奶制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目前,4名贫困家庭妇女依靠巴合沙的合作社月增收20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哈萨克族牧民不仅是搞养殖的好手,他们制作的各种刺绣产品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木垒户儿家乡村旅游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致力于传统手工布(拖)鞋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的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注册“户儿家”“姑娘追”两个品牌商标。产品主要包括传统千层底布鞋、各类绣花拖鞋、婚庆专用鞋、婴幼儿鞋类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绣花鞋。合作社现已吸纳贫困户18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2500元。
昌吉州立足各县市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在“特色产业+扶贫”方面大做文章。目前,全州25家合作社累计带动42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收入269.79万元。
建“卫星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
2月3日,在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多斯特克村的“卫星工厂”内,3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整齐地摆放着60台缝纫机和缝盘机。今年33岁的古丽加娜尔·居马红正在缝盘机前练习毛衣缝合。经过近3个月的岗前培训,她已经初步掌握了缝合技术。古丽加娜尔·居马红说:“厂子建到我们村,妇女们特别高兴,我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生活也越来越好。”
同样,新疆月华制衣有限公司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将制衣厂建到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村村委会。公司投入了50万元,采购了40台电脑版缝纫机和配套设施,吸纳当地45名哈萨克族妇女就业。村里的刺绣大厅运转起来后,解决了村里15人就业。2018年上半年,三场槽子村生产产值565万元,销售收入520万元,给哈萨克族牧民带来35.4万元收入。
昌吉州结合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实际,积极打造脱贫致富产业,大力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及特色手工业发展,并通过提供建设用地、免费建厂等优惠措施,去年,在贫困人员集中的乡镇、村积极培育发展渔具加工、布鞋加工、肉制品生产、民族服饰、蔬果加工等42个“建在家门口、就业在家中”的“卫星工厂”,全面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
壮大传统产业,创新扶贫新模式
2018年初,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134户农牧民分得耕地394亩,户均2.9亩,结束了20年不种地的历史。望着地里绿油油的小麦和苜蓿,牧民们欢喜得不得了。忙完自家农活儿的牧民也不闲着,又纷纷外出务工,现已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101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44人,短期外出务工57人,月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该村依托林业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成百亩集休闲、观光、生态防护为一体的生态果园示范基地,进行巷道绿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昌吉州8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1.78万亩小麦、玉米、苜蓿等农作物,实现收入882.52万元;通过发展林果业、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累计带动54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带动33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5541亩、收入132.98万元;依托丰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整村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农庄和农家乐发展,累计带动1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收入142.15万元;依托吉木萨尔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全州累计建成服务站点94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人,累计带动收入27.2万元;通过1300万元草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将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的方式,实现1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2018年,昌吉州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1个,投入4002万元支持扶贫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累计带动31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