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金融类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一个月之后,已挂牌的私募机构自查和整改迅速展开。
而刚刚公布的创新层名单中,亦无一家私募机构入选。在监管高压态势下,为了留在新三板市场,并可能进入创新层,挂牌私募机构纷纷积极作出整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7月6日,《通知》以来共有6家私募机构发布了自查整改报告。思考投资、天图投资等均表示自身符合新增挂牌要求。7月5日,天信投资亦发布了自查报告。不过与其他私募不同的是,天信投资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对此,天信投资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即剥离私募股权业务。
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认为,在现有监管政策尚未完全明确下,采用剥离私募业务的方式比较彻底和安全,也有利于其在新三板市场更好的长期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天信投资整改方式具有借鉴意义,但很难大规模效仿。“天信投资的核心业务不是PE,管理费很低,规模很小,剥离很容易。如果出资人上百,剥离基本不现实。这个案例有借鉴意义,但不会大规模发生。”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天信投资剥离私募业务
在股转系统的高压态势下,私募股权机构纷纷发布自查报告。例如,上海合晟资产管理公司给出自查报告的结论是“我司无不符合股转公司条件事宜”。思考投资、天图投资、菁英时代亦发布自查报告表示,符合股转系统新增挂牌条件相关规定。九鼎集团则是另辟蹊径,给出的自查报告表示公司已经发展为综合金融平台,而不是单纯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7月5日,天信投资亦发布了自查报告。不过,与上述私募机构不同的是,天信投资却有不符合要求之处。股转系统对金融类挂牌企业提出的要求是,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而天信投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2015年度管理费收入占收入来源的比例仅为2.28%,尚无业绩报酬。显然,天信投资不符合相关要求。
对此,天信投资提出的整改方式是,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已发行私募基金的清算。对无法在《通知》规定时间内完成清算的私募基金,将变更其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不再作为基金管理人并逐步停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相关业务。”天信投资表示。
天信投资是国内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资格证券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于2015年1月28日正式挂牌新三板。2014年7月天信投资取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一年后发行了一只产品,正式开展私募基金管理服务业务。
付立春认为,剥离私募业务,在现有市场下是可行和彻底的。“目前新三板市场对于PE业务与类金融挂牌公司等相关规则都没有完全明确。天信投资这种方式比较彻底,具有借鉴意义。”
付立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类的挂牌企业要想在新三板市场有个更好的长期发展,在目前监管政策之下,想要迅速符合股转标准,并有望达到创新层,彻底和PE业务划清界限是比较彻底的和积极的。
整改方式或为个例
也有业内人士疑问,天信投资的自查整改方式是否会引发其他私募机构大规模效仿?张弛认为,可以为其他私募机构提供借鉴作用,但很难大规模发生。事实上,天信投资或仅是个例。
天信投资2015年度管理费收入占收入来源的比例仅为2.28%,且还未产生业绩报酬。其去年7月才正式开展私募基金管理服务业务。也就是说,私募股权业务并不是其主要业务,这意味着剥离相对容易。
“这个案例很特殊,天信投资的核心业务不是PE,管理费用很低,所以剥离很容易。”张驰向记者表示。“它的出资人有限所以转让相对容易。如果主营业务就是私募股权,出资人可能达到上百人,想要剥离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任务,很不现实。”
上海一位从事新三板挂牌业务的券商人士亦认为,天信投资只是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还可以关注的一个情况是,中金在线的资产刚刚注入天信投资。私募股权业务不会是天信投资的主要业务,本质上难以算是私募了。”该新三板人士认为。
事实上,从天信投资的布局上,也可看出其发展战略重点亦不在私募股权领域。6月29日,天信投资公告,将收购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福建中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本次收购福建中金在线作为所收购无形资产对应的经营性资产,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有利于整合天信投资互联网证券金融信息服务产品和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提升天信投资网络财经信息服务综合实力。”天信投资表示。
实际上,在去年7月,天信投资股东大会就通过了购买中金在线54项软件著作权和64个商标权,以及未来两年内有权对中金在线其他经营性资产的按照账面价值收购。随后中金在线投资就收购了天信投资,持股比例增至42.73%,成为天信投资的控股股东。中金在线和中金在线的控股股东均是沈文策。
“私募股权收入占比小,非主要业务”成为了天信投资可以作出如此选择的重要原因。张驰认为,天信投资的自查整改方式可以为部分私募机构提供借鉴作用,但不会大规模发生。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