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显示,截至本周,备案私募基金的信托公司已经增至44家,而去年此时仅14家。《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虽然信托公司争抢备案资格十分积极,但在实际业务中,备案可能带来的影响尚未显现。
超6成信托已备案
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要从万向信托说起。2014年10月23日,万向信托首尝螃蟹,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但当时市场并未给予太多关注。一直到三个月后,四川信托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才算掀起了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的风潮。
不过,截至去年6月份结束,备案的信托公司也只有14家。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仅仅一年之隔,备案的信托公司已经增至44家。换句话说,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超过6成都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挂了名。
另据记者随机访问,约2-4家信托公司承认正在准备备案事宜。
地方信托最积极
有意思的是,采访中《金证券》记者发现,地方信托备案私募基金的热情远超全国性的大型信托公司。以南京为例,本土两家信托公司——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均已成功备案。其他新近备案的地方信托还包括上海的国际信托、江西的中江国际信托、甘肃的光大兴陇信托、河南的百瑞信托等。
南京地区一位资深信托人士解释,之所以积极备案私募基金,还是为了今后发展创新业务的便利。另一位来自江西地区的信托人士则直言,在这轮信托公司转型的过程中,地方信托压力更大,“所以能拿牌照的一定会去拿。”
影响还没显现
《金证券》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信托备案私募基金,最直接的动力,还在于利用备案资格,发行一些非信托计划的产品,如契约性产品等。这些产品可以突破现有投资门槛、投向上的限制,扩大信托业务范围。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备案的信托中,民生信托利用备案优势尝试非信托计划产品最典型,记者查阅相关资料看到,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了9只产品,其中3只正是契约性产品。
然而,除了民生信托、万向信托、华润深国投等个别信托公司外,其他大部分信托公司备案后,并未在名下备案新发产品。
“契约性产品只是一小块,从整个行业来看,备案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国内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业务人士评价。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