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深度阅读 > 深度阅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yh  2016-05-05
       【国家扶持项目】过去,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企业投资收益相对较高,政府财政收入也相应较高,“低工资、高投资、高出口、高经济增长”掩盖了许多财政金融风险。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资本收益减慢,各类隐性的风险开始逐步暴露。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需要警惕各类经济风险,其中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当前主要的问题包括: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的投资回报有所降低甚至出现大规模亏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缩减,地方性债务出现偿还问题;企业经营困难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引发银行贷款坏账率上升和影子银行风险增加。
  一、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诱发的经济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然而现阶段中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承受范围。随着制度变迁效应的逐渐消失,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削减,中国已经进入增长阶段的转换时期。2008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政策退出后,经济就很快进入下行通道,说明制造业的大规模投资已不适应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降低投资乘数,弱化需求增加带来的复苏动能
 
  产能过剩会弱化财政政策产生的支出效应。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重并呈逐步蔓延态势,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或者由于投资能力被削弱,或者由于存在较大风险,企业都缺乏投资的动力或能力。因而,在政府采取扩张财政政策情况下,投资乘数会降低,私人投资难以有效启动。标准普尔公司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水平相较于投资回报显得过高,一旦投资周期进入下行趋势,这些经济体可能会面临经济回调。数据表明,中国是标准普尔研究的32个国家中唯一属于高风险类别的国家。虽然标准普尔的评级值得商榷,但是也说明市场对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警惕心理。
 
  (二)导致生产者价格指数下行,削弱企业的赢利能力
 
  产能过剩意味着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将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事实上,目前产能过剩已经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压低了价格,导致PPI连续数十个月同比下行。根据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使用中国的货币增长率(采用M1来测算)减去实际GDP增长率,得到一个理论的通货膨胀率水平,然后与中国的PPI相比较。PPI曲线是使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来表示的现实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中国的PPI基本都处于理论通货膨胀率之下,这说明,由货币增长率超出实际GDP增长率所对应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这部分原因就是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所导致的价格下行。
 
  (三)过度消耗资金,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正常发挥
 
  货币政策效应是在政府实施扩张货币政策情况下,企业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可以以低利率筹集资金进行投资,进而带动总需求增加所产生的宏观效应。而事实上在中国,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经济很难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现实中看到的是货币增速的“火热”与实体经济的“冰冷”并存的情况,就部分源于产能过剩行业对新增资金的过度消耗。产能过剩行业会稀释流动性,使得货币政策乘数降低,同时使民营企业资金获取困难,货币政策经济调节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四)形成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引致更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产能过剩企业会面临买方市场的巨大压力,价格竞争比正常的市场环境激烈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非常可能形成财务风险,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致金融风险。通过选取“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数”、“工业亏损企业数增速”、“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等五个指标在典型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在整体上中国主要工业企业经营困难,亏损较为严重,部分原因甚至主要原因就是近年来持续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这种投资模式持续下去,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