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内容摘要: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强调,中国蜂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靠单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销已经难以为继;靠掺杂使假、降低质量取得收益,误国害己;靠传统方式管理企业,只能是维持现状,不进则退。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蜂蜜价位低的问题急需破解

    近日《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白皮书首次发布,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蜂蜜产业确实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其中,蜂蜜价位低下问题亟需破解。

    王啉强调,蜂产品消费市场需要加大力度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蜂蜜的天然与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和接受,蜂蜜消费量日益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蜂蜜人均消费量在250克左右,美国人均消费500克左右,德国人均消费1000克左右。这些都显示出我国蜂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需要加大力度开发市场,满足人们需求。

    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显成效

    中国蜂蜜白皮书认为,中国蜂蜜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的发展,更应该追求蜂蜜质量效益的提高。近年我国在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自2006年就开始实施蜂蜜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国内蜂产品加工企业在内部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运行,使蜂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中国蜂产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小川在介绍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时表示,协会正在全行业内开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和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推广。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及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将成为我国优质蜂产品的身份证,用来表示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

    在介绍为什么要开展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时,赵小川认为这是由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决定的。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凸现,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从国内环境来看,面对频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希望了解食品的来源与生产的全过程。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特别是蜂产品产业的信任,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建立蜂产品溯源制度亦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据了解,今年4月,蜂产品溯源平台正式上线,可进行产品查询。蜂产品溯源体系的工作原理是蜂农在生产基地通过手机APP的形式,把蜂场和原料信息发送到溯源平台上,企业调用了蜂农的原料,溯源信息就会跟随这批原料,加上工厂的生产加工信息,最终反映给消费者。

    消费者通过登陆蜂产品溯源平台即可查询到蜂蜜来源,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也可以查询到产品的信息。目前已经有可溯源蜂蜜产品进入市场。

    赵小川表示,蜂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蜂产品生产及相关联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有利于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塑造优质的中国蜂产品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对蜂产品市场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提高蜂产品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为行业发展与决策提供有力依托。通过溯源建设来实现蜂产品收购、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达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的目标,通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建成集“管、防、控”于一体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追溯体系,为蜂农、养蜂专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及监管部门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

    赵小川强调,值得一提的是优质蜂产品有了身份证,协会对每一批使用标志的产品,都会请行业内的品蜜师做感官评价,一批产品的评价要由3位品蜜师独立完成,这个评价会输入到溯源平台上,消费者也可以查询到。

    蜂蜜产业面临转型创新大考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强调,中国蜂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靠单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销已经难以为继;靠掺杂使假、降低质量取得收益,误国害己;靠传统方式管理企业,只能是维持现状,不进则退。要切实推动蜂产品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产的根本转变,由分散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向产加销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只有这样,蜂蜜产业才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实现蜂产品行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