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admin  2022-09-09

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会上介绍,随着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区域协同、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出台支持政策260余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推进模式,汽车、石化、家电、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面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3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50%。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全面推动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和供应商系统培育,同时还将实施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走深走实。

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早在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就已专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

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徐迎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疫情暴发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全球产业布局向区域化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用工成本不断增加、能源约束日益趋紧,对制造业智能化要求将持续提升。我国要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必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生产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补齐工业基础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王振表示, “十四五”以来,工信部正在进一步细化推进路径,从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深化到挖掘典型场景,深入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2021年,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揭榜遴选了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了近1200个优秀场景。目前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徐迎雪提醒,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大型企业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全链条智能化的示范案例对其实操的借鉴意义并不大,中小企业更加需要以场景、产线等更加集中的单元为主体的试点示范。

“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还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现实困难,当前亟须探索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实施路径,为更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王振表示, 工信部将加快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挖掘一批低成本、模块化、可落地、易推广且带动意义强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推广路径。

重点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广大制造业企业的内生需求,企业亟须找到有针对性、适用、易部署的解决方案来开展智能化改造。《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要求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

王振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工作。目前正在引导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用户企业等加速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了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此外,还指导成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开展了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示范工厂建设等专项工作,带动近5万个关键技术装备与软件的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目前尤其需要鼓励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徐迎雪表示,当前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形成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观摩学习、使用体验等形式,助力中小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王振也在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动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和供应商系统培育。面向行业转型的共性问题和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工艺、技术、软件和装备的集成创新,开发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同时,着力规范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制定出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级分类标准,开展供应商的分类分级管理,推广先进商业模式,引导供应商组成业务联合体,构建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即将实施

标准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通过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技术创新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王振介绍,近十年来,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方面,联合国家标准委,组织各行业、各领域相关机构和企业编制并发布了三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船舶、建材、石化、钢铁等14个行业开展了细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建成近200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发布300余项国家标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规模和质量大幅跃升,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统一智能制造认识、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促进新技术融合、开展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我国在推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已发布42项国际标准。标准国际协同更加高效,在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中国专家委员会,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形成102项共识和14项合作成果。

王振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实施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定期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速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孪生、工业5G、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等一批产业亟需的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和发布二是加快应用推广。联合国家标准委遴选一批标准应用成效突出的试点单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标准成果在行业规模应用和企业落地实施。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国内外统筹协调,全方位、多层次参与ISO、IEC、ITU的标准化活动,深入推进双多边标准化合作,推动技术成熟度高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