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手拉手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产品等保障,新型城镇化也就难以持续。能否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一定要以历史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加快推进这一科学判断转化为中国现代化双轮驱动的现实动力。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在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新型城镇化明显步幅更大、步频更快,就像“两人三足”竞技,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拖后腿的一方,直接影响冲刺速度和最终成绩。当前,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手拉手、并肩走,形成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格局,必须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安排。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大量“悬在半空”的农民工尽快落地;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城镇就业生活。这样会有相当多的人自愿有偿转让承包地、宅基地等,从而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要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县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格局。

    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是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高地”,要引导这些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要继续支持和引导城市工商企业“上山下乡”,鼓励互联网公司把业务扩展到农村,给农业农村带来现代生产要素、新商业模式和通达的营销网络,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产品流通,激活农村资源配置的“一潭春水”。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继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大力推动转移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作为农民转移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效,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办法,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帮助回乡创业农民工解决融资难题、降低创业成本,带动更多农民就业。要着力支持以农兴业,支持主产区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多种功能,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让进城和留乡各得其所。要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均衡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建设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要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既重视发展经济,也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使新农村“内外兼修”。还要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不要费了好大劲把路修通了、水接上了、房子盖好了,村里却没有什么人住了。

    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要较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用得其所、花出效益。同时,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要继续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并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各种扶贫资源要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聚集。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帮助他们转移就业、发展特色农业,加大支持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给予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关怀和保障,从根上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制是农民冒着风险发起的,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创立的,近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也是从农民冲破障碍进城开始的。中国农民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有着很强的耐性和韧性。要解决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难题,靠什么?必须要靠亿万农民群众。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放手让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只要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好、引导好、保护好,就会汇成滚滚洪流,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