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补助资金 > 补助资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2

“风起的时候得抓住风筝,退潮的时候就得抓住裤腰带。”广州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用一句俗语,描绘了一批机构由高估值成长股,调仓到A、H折价蓝筹股的动向。

但超出机构预期的是,以(601318.SH)为代表的A股,并非通过上涨的方式消除20%的价差。相反,恰恰是H股的迅速回落,缩小了同一公司H股和A股间的价差。

这一点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相比估值高高在上的新兴产业股票,投资沪港通主题的蓝筹股就相当于是在退潮时抓紧自己的裤腰带。但市场低迷,沪港通也不管用。”一位机构人士就指出。

实际上,沪港通是4月以来机构预期最高的一个主题,但却照样让机构折戟。

机构折戟沪港通

“谁都没想到沪港通一出来,市场最后选择的是就低不就高。”华南一家券商资管投资经理施平(化名)说,4月上旬机构们对沪港通主题热情高涨,一致认为高估值的港股不会跌,低估值的A股会涨一波。

但与市场预期不一致的是,低估值的A股没有迎来预期行情,估值较高的H股却调整了20%,以这样的方式缩窄了估值价差。

代表性的案例是(600585.SH)和中国平安。

自4月10日至5月8日,海螺水泥H股股价由36跌到28港币,缩水22%;A股则由19元跌至16元,A、H股价差缩小至30%。同期,中国平安H股跌幅达20%,A股下跌6%,价差由最初的20%缩至不到10%。

当市场选择向低估值靠拢的方式收敛价差,让一批潜伏沪港通主题的机构已出现账户浮亏。

颇有代表性的是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门的投资经理李亮(化名),其全仓押宝在地产股。

“4月初,市场流传沪港通消息,我配了30%的地产股。等到沪港通消息正式发布,就把原来持有中小板股票的仓位都换成了地产股。”李亮介绍。

李亮选择地产股是基于港股中地产与内地地产股的估值差异。“长江实业的估值是10倍,但A股的地产股估值才4倍。(600048.SZ)过去5年年化复合增长超过30%,但股价却下跌了30%,这种公司很有安全边际。”

与李亮一样,上海一家保险资管投资经理也增加了沪港通主题的配置,其选择的标的是海螺水泥和(600600.SH)。理由是这两家A、H股的折价率较高,且都受益稳增长政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沪港通消息发布后,来自保险、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等一批机构调整了持仓结构,将原来的中小板、创业板等新兴产业标的,换成低估值的水泥、保险、地产、消费类个股。

机构的逻辑是相比高估值的成长股,低估值的蓝筹股肯定更安全,防御性更好。同时,沪港通的政策催化剂,又打开了股价向上的空间,短期存在20%-30%的上涨预期。

成长与蓝筹的抉择

伴随买方投资者调整持仓,卖方研究机构同样改变了注意力。他们开始向机构推荐与沪港通等主题相关的蓝筹股。

“2013年推荐个股的逻辑是转型、转型,我们每周都会发美股映射的报告。但自从纳斯达克指数跌了10%、腾讯股价掉头向下以后,我们就不再发这类报告了。”一位卖方人士透露,现在券商推荐个股的关键词是刺激,挖掘个股的主线是与经济刺激政策相关的个股,例如,低估值的地产。

虽然机构对沪港通抱有较高预期,但无奈A股市场低迷,主动调仓的机构并未获得绝对收益,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浮亏。

“港股这一波调整了20%,缩小了A、H价差,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李亮坦言,五一后,他降低了地产股的配置,只留下华侨城(000069.SZ)、保利地产等几只地产股,持仓比例降至35%。

“房企也要转型,一般商品住房开发已看不到空间。未来比较有前景的是保障性住房、养老地产和地产。”李亮称,经过优中选优的方式,他只留下几只有代表性的地产股。

当A、H股利差缩窄,机构对沪港通主题的投资价值判断也开始出现分歧。乐观者认为沪港通主题投资,不断会有新的催化剂出来,想象空间巨大。

“最近市场调整,沪港通的主题没有赚钱效应。但市场企稳了,前期减仓的机构还是要加仓,他们需要在蓝筹和成长股之间衡量风险收益比。”深圳一位赵姓私募判断,只要沪港通不断推进,还是会有套利资金追逐这些品种,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但悲观的机构则认为沪港通主题相关的品种都是价值股,其成长性与经济密切相关,上升弹性不够。

“沪港通主题看得到的空间是价差,最高的有30%,最低的还不到10%。但价差投资是一次性机会,未来很难再看到新的上升空间。成长股短期可能被套,但业绩增长可以消化高估值,长期投资价值更大。”广州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认为。

在这位基金经理看来,机构资金涌入沪港通为代表的蓝筹股,重点还是避险。

前述广州基金经理说,一旦市场向上反弹,一波资金又会从蓝筹股中流出,追逐那些更有想象力的成长股。(编辑郑世凤)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