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上游企业就深陷价格战之中,许多企业不堪其扰, “降价”似乎成为LED照明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价格快速下降,有利于LED照明渗透率迅速上升,也是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经过程。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LED快速发展和LED降价潮涌涨的背后,有着国家对该产业的大力扶持的重要因素。除了政府补贴,也得益于其自身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国内不断自主创新研发的进步。作为价格链条最后一环的消费者,其对价格要求也是促成厂商不断低成本生产的动力。
佛山照明日前报出3W的LED球泡5.5元;木林森3W的LED球泡目前也低于7元;7月倒闭的中山“雄记”3W的LED球泡也卖过3.5元;飞利浦日前宣布新一代LED球型灯泡在中国台湾上市,该系列产品在相同光效下,较上一代产品节能20%,而价格却大幅下降。其中,入门级的灯泡较去年降价20%。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达到33.39%。
类似于佛山照明、木林森等企业,希望通过低价来拓展渠道和打造品牌,比拼的是从产品到售后服务的整体竞争策略。如何最大限度压低成本、抢占市场及塑造品牌,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布局,价格战不能脱离整体的企业发展。
为了占据LED照明市场,LED厂商不惜大打价格战来进行“圈地运动”,抢占新兴的照明市场,随之而来的却是利润的下降,这也使得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难以利用利润进行再发展。但是不参与价格战,LED厂商又恐在市场上失去有利地位,于以后的发展不利。要利润还是要市场,这也成了LED厂商的两难选择:高定价能带来高利润却难以提升销量,低价位能够抢占市场却难保证利润。这样一来,厂商的选择变得更加不易,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也很容易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时下很多中小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去拼价格,最后遍体鳞伤,有的甚至“倒下”了。这主要是由于两点:
1.资金链不稳定,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导致无法正常运转;
2.为了挤入价格战,牺牲产品质量,使得销售出去的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大品牌企业及上市企业有什么优势取得价格战的胜利呢?主要有三点:
1.抢占市场先机,以及未来全方位的扩大市场份额;
2.资金链充足,可从股市募资,而且规模化生产,采购的议价空间大;
3.从政府获得补贴及多渠道资金支持。
凡事都有两面性,价格战也有好的一面。价格战也就意味着LED照明产品高价格的劣势开始扭转,能促使LED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让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更多的技术专利运用到生产中,也提高了全行业的生产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战的火热也让LED照明产品跟着升温,LED产品的知名度随之增加。价格战中避免不了的各类宣传让LED的名声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知,与之相应的市场也逐步扩大开来。从这个角度看,价格战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价格战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有些LED厂商在制造产品时重数量不重品质,使得LED产品的整体质量下降,这也让LED照明产品的优势弱化,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通过低价换取市场,应是市场竞争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LED企业不仅要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更应该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产品价值,从价格的战场上转移开,才能获得更全面更长久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的核心战略必须是回归到塑造品牌价值上去,牢牢把握住品质的底线,在长期的竞争中,谋求管理和品质提升之路,让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打价格战呢?
1.市场氛围已经具备,市场开始打开;
2.企业资金链充足;
3.盈利的方式多种,符合“ 二八原则”,即80%的产品维持20%的利润,20%的高端产品赚取80%的利润;
4.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对消费者有足够的保障;
5.淘汰现有的、潜在的、未来想进入的竞争者。
价格战不是谁都可以打的,需从市场及企业的环境、性质和技术研发等综合实力来判断。因此,LED行业的价格战并不是灵丹妙药,单纯依靠价格战来发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加大LED照明的市场渗透率,不一定只有“价格战”这一独木桥。LED应该拥有区别于传统照明的竞争模式,产品应该蕴含更高的科技含量、文化创意和人文关怀,可以考虑从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