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持项目网】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群众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然而,记者在陕西的一些县区采访发现:在基层扶贫中存在着一种趋势,周边什么产业“火”,就上马什么产业。这样盲目跟风,缺少差异性思维,致使种植数量上涨,产品滞销,农民不仅挣不到什么钱,而且对发展产业与脱贫致富越发迷茫。
无可否认,一些基层扶贫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然而,某些地方政府规划上马扶贫项目时,往往都一哄而上,从而导致了同质化严重,造成了内部资源虚耗,无效供给增加,产能过剩,扶贫项目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销售难。在农林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和初级加工业等,都有这一现象。其结果是:宝贵的扶贫资金打了水漂,农民叫苦连天,对扶贫迷茫困惑,甚至失去了信心与干劲。不客气地讲,如此扶贫做了无用功,劳民伤财,沦为了瞎折腾,则是与中央的精准扶贫精神不符,这种扶贫还不如不搞,确实该叫停了!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根源在当地政府在扶贫问题上拍脑袋决策,不接地气,脱离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
上扶贫项目,农民最怕当地政府瞎折腾、好心办坏事。因此,地方政府规划推行扶贫项目,不能头脑冲动、凭一腔热情行事,而须审时度势,研究当地和市场,倾听农民心声,因地制宜,在“精准”两字上做好功课。精就是要把项目做精做强,准就是要定向打靶,扶到根上、点上,让贫困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当地政府引导扶贫产业时应避免贪大求猛,或扶贫产业同质化,以减少盲目性;尤其应考虑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让上马的项目及产业具有显着的不可替代性,而做到向品牌特色要效益。
毋庸讳言,农民对市场变化及其风险的了解和应对是脆弱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建立完善扶贫项目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完善扶贫项目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制度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扶贫项目的生产、需求、库存、市场行情,以及生产成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与扶贫项目相关的市场风险及风险程度,依照预警警级标准,实施先兆预警,提前为扶贫项目生产经营者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效缓解扶贫项目销售难和扶贫项目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