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深度阅读 > 深度阅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03
   经过数月的协商和交锋之后,有利网的变局终于尘埃落定。《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原CEO刘雁南最终还是离开了有利网自立门户,他正在筹备一家新的P2P平台。而原有利网COO吴逸然将接替刘雁南出任CEO一职。新的人事任命已于近日在董事会上正式宣布。

  根据有利网成立初期的分工,董事长任用、CEO刘雁南、COO吴逸然三人的重心分别在资源整合、线上流量、线下资产。其中,任用在有利网完成B轮融资前后便逐渐隐退,刘雁南和吴逸然主要负责平台的日常经营。

  2013年2月上线的有利网正好赶上中国P2P行业蓬勃发展的两年,凭借独特的平台模式和三个创始人的良好背景,有利网很快便从数千家P2P借贷平台中突围而出,顺利跻身行业的第一梯队,深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

  尽管今年一级市场投资有所降温,不过有利网仍完成了46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高领资本领投。随着新一轮融资的落定,有利网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也面临着新的调整。

  据了解,在过去两个月里,之前主管线下资产端的吴逸然已经全盘接手公司管理工作,有利网谋划已久的全新布局也渐渐浮出水面:纵向上,从过去的纯平台往资产端布局;横向上,除了“有利网”之外,“有利普惠”、“有利投资”、“有利资本”等商标最近均已被注册,预计有利网在金融业务端还将有广泛布局。

  事实上,纵观整个行业,有利网的变局并不是孤例。包括红岭创投、积木盒子、陆金所、人人贷等一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P2P平台均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的人员变动,以及全新的转型布局。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之后,中国的P2P行业集体陷入“阵痛期”。这些转型的背后,既有来自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监管政策落地在即的影响,也有来自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格局重塑的压力。

  从重流量到重资产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加入,P2P行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争抢愈发激烈。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式P2P的发展似乎已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发展逻辑:

  首先,做大规模,包括牺牲渠道费甚至贴补收益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客户。接着,完成融资,在加持品牌效应的同时继续“烧钱”获取资产和客户。最后,当客户基数和代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重获议价权,或者直接介入资产开发。

  在这种类似互联网电商的发展逻辑下,轻资产的平台模式一经出现便受到资本的追捧。尽管2013年2月上线的有利网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它一方面凭借外部合作获取海量资产,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投放获取线上流量,成效显著。

  根据有利网官网上的数据,截至2013、2014年末,有利网的交易规模分别为5亿、62亿元。而到2015年8月,其交易规模已超过142亿元,平台累计投资人超过349万人。

  在完成帮助P2P平台快速地做大规模、提升知名度、引来用户和风投的阶段性使命之后,平台模式的发展瓶颈很快显现:互联网企业讲求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但金融行业则不然,规模越大、风险控制的压力也就越大。

  在平台模式之下,P2P平台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去把控合作机构及其所供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尤其在保证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一旦有所疏忽便极易暴露风险,去年开始已经有多家P2P平台因此“踩雷”。

  某有利网高管告诉笔者,由于一直负责资产端,吴逸然很早就意识到纯平台模式在发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资产质量把控能力不足的短板。所以从去年开始,有利网就有意在合作的线下机构中寻觅收购标的,逐步布局自己的线下团队,主要覆盖车贷、小额信贷、消费贷款三块业务。

  “P2P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流量端而是资产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止有利网一家。同样以平台模式起家P2P平台??积木盒子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铺设团队发展自营业务。

  据笔者了解,截至目前,从2014年第四季度才正式启动的自营业务,即积木盒子自建团队开发的资产已经占到了总盘子的三分之一,而这个比例到今年末有望达到一半。而根据有利网的内部计划,未来自营业务的比例也会逐步超过50%。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