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一个辩证关系。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张勇表示要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地加大考核力度,不片面地追求GDP。“GDP指标只是一个指导性、预期性指标,而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已成为刚性约束,许多是约束性指标。”张勇说。
18亿亩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都属生态保护红线范畴
针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问题,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质量的底限、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
庄国泰表示,关于红线划定,分成两类,一类是数量的划定,一类是空间的划定。
“大家都知道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这是数量概念。现在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就带有空间管控的意思。去年发布的新《环境保护法》对空间方面的生态保护红线作了明确规定,在重点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庄国泰说。
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实现严格管控的问题,庄国泰表示,有五个环节十分重要。第一,要保证它能落地。并且越细越好,最好能到乡镇。第二,要制定负面清单。在红线划定的区域里,要严格管控哪些方面不允许做。不同的功能区里对限定对象、限定要求不同,有些活动即使允许进行开展,也应该设定一定的限度。第三,要明确责任。红线的管控,适用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中央部委之间有责任,各级政府、省、市、县甚至到乡镇都有相应的管理管控的责任要求。第四,建立有效的管控平台。第五,严格责任,奖惩分明。
好的城郊耕地要留住
针对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他表示,一个时期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的低效外延扩张,缺乏一种压力最终导致转型发展动力不够。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下来,会成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第二,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是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董祚继说,“多年来,城市外延扩张占用了大量土地,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可耕地不多,城市所在区域大多数又是平原地区,所以城市的扩张占用的大量土地一半以上是耕地。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保护耕地,首先得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像基础设施这些还得保障,所以重点还是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保护耕地。”
第三,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尽可能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态这样一些自然本底守住,把城市放在大自然当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补偿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表示,下一步财政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将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环境的“以奖促治”,把资金集中用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体系。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的费改税,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做好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
对于生态补偿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补偿机制建设问题,孙志表示要使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
合理布局,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化、绿色化。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表示,“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来改造国民经济存量,构建增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代价比较大,形象的说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绿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绿”,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何炳光说,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绿色布局。要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二是绿色生产。要构建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质上就是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问题。三是绿色生活。要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这也是《意见》中一大亮点,要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四是绿色思想。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五是绿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