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给我县3万余名从业者实现年增收数亿元。为了给偏远山区群众搭建更加有效的增收渠道,近日,县农业农村局、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走访溪下乡来料加工点,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难题,共同商讨解决之策。
在溪下乡溪下村一处民房门口,十余位村民聚在一起,正在手工组装夹类产品。记者了解到,这批共700斤的加工材料来自黄田,两天前运到溪下分发到各个来料加工点,目前已经完成了大半。村民金仙蕊是低保户,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又腿脚不便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只能靠着每个月2000多的低保勉强维持生活。六、七年前夫妻俩开始做来料加工贴补家用。在距离加工点不远处的金仙蕊家,丈夫金永心坐在门前也在忙碌,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外出不便,平时妻子总是替他把货搬回家,和往年相比,近几个月的货源比较充足,自己每个月能赚五百来块。
记者注意到,和上塘、桥下等地不同的是,溪下并没有固定的加工用房,村民大多围坐在院子里或者马路边,边聊天边工作。经纪人金定光告诉记者,自己做来料加工五年了,现在从他手上拿货的有60多位村民,来自溪下、邵金、黄皮等多个村庄,其中大多是老年人。由于溪下地处偏远,拿货、送货并不方便,利润也不高,本身来料加工一斤只赚几毛钱,但来回一趟油费就要近两百,偶尔有事雇大卡车送货,一袋要收10块钱的费用,利润更是基本为零。
除了利润有限,受交通和加工人群年龄限制,当地的货源供应也是一大难题。在溪下华山自然村来料加工点,村民郭绍梅算是一众加工人员中少有的年轻人。郭绍梅告诉记者,公公身体不好,2005年,她辞去工作,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丈夫在外打工,她就在家做来料加工,贴补家庭开支。在外面是比在家里挣得多,但是没法照顾长辈和孩子的话,我觉得钱赚再多也没用,毕竟对孩子来说,陪伴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还是希望品种再增加一点,工资再稍稍提一点,然后交通运输方面再解决一下,那就更好了。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溪下的来料加工一度陷入“断货”窘境。通过经纪人协会对接,现在情况已经大有改善。针对村民们反映的新问题,协会将联合当地政府,积极寻求解决之策。
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党支部书记吴文斌表示,有些货期限比较短,拿到这边来不是很现实,只能把有些周期长一点的、简单一点的,尽量往这边发。价格方面协会也会尽量跟厂家谈,多给优惠,多给些照顾。针对补贴落实困难,乡里计划入户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尽量让补贴打到卡里,该补的都给他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