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03
          乡村旅游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建设、创新、原乡文化、生活方式、公共服务、产品等内容中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活力。

  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的七大融合发展路径

  生态治理与大地景观的融合

  农业生态治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农业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恢复自然美,也要体现人工美。在乡村景观的打造中,要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塑造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景观系统,用溪流河谷、湖泊、风土民情、方言以及生活方式等要素共同打造景观版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等景观多样性特征。

  新农村建设与乡土风情的融合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结合发展,要实现人的新农村和物的新农村齐头并进,通过旅游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农民向职业农民和服务业转换。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采用现代的建设技术,更要用现代的理念传承和保护乡土风情,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将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统一起来,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

  科技创新与旅游业态的融合

  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来改造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目前,一些没有通油路和有线宽带的乡村,许多居民已经开始通过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交流已经变得触手可及。这意味着,在传统意义上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一些乡村,在信息方面能率先实现和外部接轨,其资源、生态、文化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外界所了解、所利用。旅游消费是移动消费,和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将旅游需求转换为旅游消费,并催生出旅游电子商务、在线物流、网络营销等新业态,形成信息消费与旅游消费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

  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的融合

  要在众多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具象的乡村事物实体上充分发扬特色原乡文化,改造提升相应的乡村景观、乡村氛围和乡村环境,形成当地独有的乡村意象。乡村意象的传承点在乡民、承载点在乡村、立足点在农业,建筑风貌、婚俗文化、特色餐饮、节庆活动等,都是原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过程中,只有让游客感受到原乡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让游客体验到乡村建筑、乡村活动中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所看到的乡村社会,领略乡村文化的内涵,传承乡土文化的精神,体验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融合

  参与旅游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个人效能感,从各个方面重塑从事旅游的农民,让农村居民向现代生活转型。旅游与生活方式的融合是双向的,旅游消费和交流既可以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也改变着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要立足居民的需求和旅游者的需求,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将这些生活元素纳入进去形态设计到规划中。

  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融合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的新增投资需求,应通过乡村旅游这一渠道,引进现代农场、休闲康乐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整合使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资源和资金,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外形美、功能多、配套全的现代乡村服务体系。

  农业产品与旅游商品的融合

  要提高农业产品的溢价能力,就需要结合当地文化把特色、民间手工艺品等特产包装成旅游商品,抓住城镇化背景下食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将创建农业产品品牌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点任务。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同质性强,要得到消费者接受认可,就必需立足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化背景,发挥特色农业的优势,引入现代的生产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方式,研制和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技术含量高、携带方便的乡村旅游商品系列,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购物需要。

  从乡村的发展上来讲,未来乡村的功能应该是综合的,能为城市提供多功能的服务,而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则有条件成为带动乡村经济优化、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的主要动力。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