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10

作者:杨贤潮

近日,有市民反映遭遇新型“换号骗术”:骗子假冒自己,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行骗被假冒者的朋友和亲戚。警方提醒,“换号了,最好跟机主证实一下。”(6月14日《广州日报》)

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换号了”,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历数各种骗局,无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到目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人们怎么提高防骗能力,人性中固有的弱点总是难以摈除,骗子换个面具,就会再次得逞。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呢?

每当这个问题被提出,***、警方总会向人们支招,建议安装专业手机安全软件、让人们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接到诈骗短信要跟机主证实等等。这些建议是管用,但仅有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骗子得以生存的土壤,在高科技工具和利益诱惑之下,骗子仍然会不断滋生。笔者认为,电信诈骗造成的社会危害已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利用法律武器严打电信诈骗行为。

一般说来,骗子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利用黑客技术或高价收买,后者是主要方式。而不管哪种方式,都涉嫌违法。如《宪法》规定,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营利,否则就会构成犯罪;如《刑法》规定,非法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此,遏制电信诈骗,并非无法可依。如果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严肃查处,查个水落石出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职能部门能否担当起来,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以往事实来看,一般电信诈骗案因追查起来难度较大,往往不了了之,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错觉,甚至导致“破窗效应”。

法律的威严,在一次次严格执法中才能彰显。针对电信诈骗案,就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样,才能让法律真正起到惩戒作用,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而法律不缺席,才能真正保护公民权益,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赖,不至于在被骗后做出不理性行为。(杨贤潮)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今日视点
新闻图片
专栏评论
新闻排行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