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03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销等知识。12月18日,汨罗市古培镇明月村村民邹兴邦颠覆了记者对“老把式”的认知:“靠种田,我也月薪过万了。”

  去年10月前,邹兴邦还是一个普通农民,耕种一亩三分地。“以前种田,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的花费,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国家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出台,邹兴邦感觉到机会来了。2014年10月,他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从本村和邻村流转163亩农田,成立了从事水稻种植的“欣然家庭农场”。凭着多年种田经验,他将播种、育秧、插秧、收割、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省时、省事,还赚得更多了。”邹兴邦说。

  别看邹兴邦说得轻松,为种好田,他可还真下了苦功夫。怎么给农田有效合理地施肥?新技术防虫害怎么操作?甚至怎么提高质量和做好市场营销?在邹兴邦看来,奥妙无穷。他说以前防虫害就是打农药,现在采取的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上的各种害虫进行光诱、色诱、性诱立体防控。为学好这些先进的规模种植技术,邹兴邦先后参加了8次水稻种植专业培训。着眼保障农田机械化生产,他还与弟弟合作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现在,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上。

  今年,邹兴邦流转的农田达180亩,纯收入达13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老把式”邹兴邦非常喜欢“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称呼:“这显得体面和专业。”汨罗市局长李银海告诉记者,该市近年来流转耕地近12万亩,培育职业农民400余人,其中,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62户,养猪、蔬菜种植等都有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每年都在增加。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