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扶持动态 > 扶持动态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6-06-28
    【国家扶持项目】粤电大埔电厂1号机组投产,济广高速平兴段、汕湛高速五华段建成通车,梅汕高铁、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先后动工,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一区两带”建设有序推进……去年,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6亿元,增长60.34%。
 
 
    大企业大项目的“垂青”,让梅州这片红色土地迅速崛起: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四、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三项指标均居粤东西北12市首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也是梅州不断优化服务、创新方式促发展的成效体现。以大项目突破来撬动“一区两带”建设,已经成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抓手。
 
    发挥政策红利争取各类资金270亿元
 
    在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陂寨移民安置点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61.54亿元,于去年10月动工,建成后可将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
 
    “该工程作为***批国务院督办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项目,获30多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是我市在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方面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争取国家、省支持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市发改局副局长张劲龙介绍,该项目是我省乃至东部地区单体水利项目有史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最多的项目,不仅是我市利用苏区政策打好“苏区牌”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重大项目方面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争取更多中央支持的一个重大突破。
 
    自《规划》和《广东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后,我市加强政策和项目的对接落实,积极争取国家、省大力支持,力促相关优惠政策尽快落实到位。
 
    “政策出台后,需要省、市及相关职能部门去争取,才能获得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张劲龙说,为统筹协调“两大政策”的对接落实,市委书记黄强、市长谭君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带队多次向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省直部门汇报,积极反映诉求、争取支持;我市还设立了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市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为进一步在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政策框架下争取更多支持,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印发了《梅州市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规划》(实施方案)涉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权限和程序报批。”
 
    我市还科学谋划了一批事关苏区振兴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编制了《梅州市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2014-2020年)》,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
 
    在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全市上下努力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几乎都享受省内最优惠政策,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城市基础设施、红色旅游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中央预算投资项目均参照西部地区标准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市共获中央和省级270多亿元扶持资金。
 
    创新融资模式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项目的落地只是开始,它要‘生根’还需汇聚土地、资金、服务等各种要素资源,创新方式推进建设。”张劲龙说,资金紧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为此,我市克难攻坚,抢抓当前投融资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记者日前走访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埔寨片区看到,园区主干道两边不少挖掘机、铲车和大型运输车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开挖箱涵基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公开招投标等相关流程,园区已采用PPP模式,引进两家大型企业带资参与规划建设工业大道、园区主路等全长约10公里的多条公路。
 
    这只是我市创新融资方式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创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市组织一批***和业务能手认真研究梳理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筛选符合方向和要求的重点项目,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向市重点项目倾斜,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时间长、利率低的优势,加强对接,全力争取获得支持;通过股权基金的后续融资,获得金融机构授信,发挥了基金的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撬动了更多金融资金参与江南新城建设;加强与大企业的沟通对接,创新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建设模式,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补充项目资金来源。
 
    “针对项目建设的立项、用地、融资等关键环节,我市以定期督办和专项督办相结合的形式,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从2015年来坚持每月现场督办若干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顺利进展、促进投资增长起了非常重大作用。”张劲龙说,我市把重点项目建设列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连续两年开春首场大会部署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充实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力量,还建立重点项目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实施策划集中会审制、绿色审批通道制,积极探索“招商-落地-投产”全过程总承包式的项目服务模式。
 
    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市成功申报5批专项建设基金共11亿元,嘉应新区江南新城重点项目争取资金118亿元,其中政策性贷款67亿元,江南新城棚改安置房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获得3.4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参与城市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本金17亿元,带动项目建设资金119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3亿元,发行数量居山区市***、全省第三,有效助推了大项目大企业的“落地生根”,撬动了“一区两带”建设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注入发展源源动力
 
    汕湛高速揭博段、广梅园横一路下穿畲汕铁路框架桥等已建成通车,粤电大埔电厂全面投产;梅汕高铁丰顺段,五华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程、公和安置区,万达、义乌小商品城,五指石景区等加快建设,每一个项目现场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为梅州加快发展“强筋健骨”。
 
    “大项目落地快、马力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区两带’战略构想符合《规划》和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精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省直主要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张劲龙说。
 
    去年,我市集中力量推动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调整优化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控制性规划,完成剑英湖周边6.66平方公里征拆,拉开了路网架构,“两场两馆三公园”建设有序推进。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引进11家商会总部大厦和32个项目,建成一批城市综合体,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设施建设。
 
    我市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为依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落地,促进园区扩能增效,园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至目前,我市有6个省产业园区和3个产业集聚地,均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广梅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累计新签项目90个,计划投资总额383.9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69.01亿元;累计入园落地项目596个,其中建成项目483个,在建项目113个。
 
    我市启动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建设,积极打造61家重点景区,推动36家酒店加快建设、升级改造。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13.46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3027.48万人次,分别增长23.22%和20.06%。
 
    此外,我市完善穗梅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区县结对帮扶,深入开展全面帮扶。2015年,广州安排财政帮扶资金2.59亿元,组织10多家商会负责人及53家重点招商目标企业来梅考察投资环境,引进了香雪药业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广州主导或协助引进项目53个,计划投资额311亿元。组织梅州150多家企业参加广州各类会展,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累计筹集帮扶资金9.74亿元,发展经济项目590个。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