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谢伏瞻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网3月21日讯 国研室网站消息今日刊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谢伏瞻解读的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政府工作,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意义十分重大。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利益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全面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主要谈谈个人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良好开局 鼓舞人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无论是与年度目标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这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速度。经济增速平缓下降,既有外部环境、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二是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7月份达到高点6.5%后,连续回落,12月份上涨4.1%,全年上涨5.4%。三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过万亿斤,稳定迈上一个新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新进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工业和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同比增长25.4%。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工作显著加强。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年进出口保持较大增幅,对外贸易趋于平衡。总的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就来之不易。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政府工作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与通胀压力加大并存,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各种风险触发点明显增多,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灾害,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蔓延,这些事件相继发生、叠加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进行“扭转操作”维持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率先加息应对通胀,后来迫于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压力,连续两次降息;日本在特大地震之后,加大财政政策刺激力度,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政策转向,采取降息措施或停止加息;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变化的情况下,多国政府出手干预汇率。从国内看,除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外,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许多“两难”选择。最突出的是,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复杂,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可控性较低,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部分农产品供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呈上升趋势,对物价总水平影响呈现很强的刚性。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又出现下行压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比较多,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加大。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2011年、2012年是偿债高峰期,分别占24%和17%;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时期,买卖双方观望和博弈,市场陷入僵持状态,加大了市场对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担忧;一些在建项目出现资金缺口,存在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等等。可以说,过去一年,我国发展环境的重要特征是,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如果政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大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