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内港基金互认正式实施 投资者进入全球配置时代

    备受瞩目的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于7月1日正式实施,基金互认将为A股带来新增海外认购资金的同时,也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海外配置品种,推动投资者将进入全球资产配置时代。

    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机制是指,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向内地投资者直接销售,内地符合条件的基金也可销售至香港的国际投资者。

    与之前推出的沪港通相比,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对投资者的门槛较低,资金进出规模上限为各3000亿元人民币。据估算,香港市场符合互认条件的基金有约100只,而内地市场有约850只基金。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梁大伟表示,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的推出表明中国正在稳健、逐步地放开资本市场,这将有力推动内地投资者进入全球资本市场。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冯孝忠也称,这标志着内地及香港投资市场发展的新里程,有助进一步扩大跨境投资渠道,促进内地资本账户的开放。内地及香港基金业界可借此开拓新的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选择。

    今年4月以来,中国内地QDII产品发行明显速度加快,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寻求海外估值洼地的热情高涨。

    在梁大伟看来,全球资产配置能更好地分散风险,降低波动性,这在当前A股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相比于QDII基金,香港市场拥有更丰富多样的基金产品,投资区域更广,领域更细分,并有更多专业化团队管理,可以给内地投资者更好的选择。”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杨灵修介绍。同样,中国内地公募基金也将迎来万亿资产重置的机会,各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博时、华夏、南方、汇添富、汇丰晋信、上投摩根、鑫元等多家基金公司早已筹备相关业务。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10月望落地 十余只产品现身

    截至目前,华夏、工银、上投摩根、广发、汇丰晋信、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易方达都已确认向香港证监会提交了互认申请,每家申报的数量都在1-3只之间,确认的基金合计有十六七只。

    8月19日,工银瑞信旗下的工银稳健成长混合、工银核心价值混合两只基金双双发布公告,称将自即日起增设H类基金份额类别,同时修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

    依据公告,此次增设H类份额是“为满足香港地区客户的投资需求”,新增加的H类基金份额类别,仅在香港地区销售。依此,这两只基金已可确定将是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后,工银瑞信预备到香港发行的先锋基金,也很可能会成为内地基金“南下”的首批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已有十余只基金或明或暗地显露出将赴港销售的端倪。

    除了上述两只工银瑞信的基金外,此前还有华夏回报、华夏兴华、广发聚优、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上投摩根双息平衡(373010,基金吧)混合、上投摩根行业轮动混合、大成内需混合、中银持续增长(163803,基金吧)混合、中银收益(163804,基金吧)混合等已先后公告增设了在香港地区销售的H类份额。

    此外,记者从渠道方面了解到,汇丰晋信大盘等五只基金也已向香港证监会完成了申报。
十余只南下产品申报

    7月1日,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正式开闸,然而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两地还没有基金宣布已获得“互认”资格。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各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基金互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8月1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也曾表示,中国证监会已收到了12只香港基金的基金互认申请。

    相对来说,内地基金对“南下互认”更积极一些。据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苏楠介绍,7月1日该业务刚一开闸,香港证监会就已收到了14只基金的“南下”申请,数量多于申请“北上”的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之前已申报的内地基金正等待香港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而暂未申请互认资格的基金公司,也正在筹划、筹备中。

    截至目前,华夏、工银、上投摩根、广发、汇丰晋信、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易方达都已确认向香港证监会提交了互认申请,每家申报的数量都在1-3只之间,确认的基金合计有十六七只。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由于今年7月A股市场大跌影响,部分基金公司原本计划推向香港市场的基金产品“质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业绩下滑严重的股票型基金可能被剔除出申报之列。

    此前,各家基金公司计划申报的南下互认基金都集中于偏股型产品,其中有一些是股票型基金,但现在看来,混合型基金将是前几批赴港发售产品的绝对主流。

    例如中银持续增长混合在今年7月以前还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但在宣布增设H类份额的、修改基金合同的同时,也将基金类型改为了混合型基金。

    十月有望“落地”

    工银瑞信旗下两只基金增加H类份额的公告引发了市场注意,有业内人士预计,这两只基金或是首批“落地”到香港发售的产品。

    不过,工银瑞信相关人士8月20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还没有接到申请被香港证监会批准的消息,增设H类份额只是按照流程行事。

    另外有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首批获批到香港发售的内地基金尽管数量不多,但应该不会只有两只。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目前尚在反馈信息、完善材料阶段,虽然没有具体开始发售的“落地”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已进入倒计时。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表示,据他了解,基金公司对互认工作的具体推进还是较为谨慎的,如多数内地基金公司会在符合初选标准的产品中精心筛选首批推出的互认产品,包括成立时间较长、基金绩效表现稳定、基金经理稳定等。

    王群航指出,基金互认之所以开闸之后还未落地,主要是两地机构的对接以及对对方市场的了解都需要时间。例如内地基金到香港市场发售,就需要增加H类基金份额,目前来看,首批申报的基金基本上都完成了这项工作。

    其表示,香港地区的外资银行,对于内地基金市场也需要进行调研,包括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等进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一般需要3个月,如此推算,基金互认落地的时间或将在10月份”,王群航表示。

    一家申报互认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互认相关文件的要求,获得互认的基金需提供合法、合规的产品文件,对文件内容的准确性有明确的要求,信息披露方面也需兼顾两地市场的法律法规。

    “提交的文件必须是全英文,翻译起来就是个大工程”,上述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内地基金首批提交申请基金数量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