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杨维汉)自去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5730件,立案侦查5000多件。最高人民检察院2日召开会议,部署下一阶段重点查处5类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这5类犯罪案件分别是:扰乱市场经济管理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强揽工程、强占市场、制假售假事件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危害国家投资安全、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征地拆迁和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教育、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和“三农”领域的渎职侵权犯罪;文化企业审批、文化产品流通、文化和网络市场监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渎职侵权犯罪;插手基层民主选举、贩黄贩毒、聚赌聚淫、拐卖妇女儿童等涉黑涉黄犯罪背后的“保护伞”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回应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切,重点查办了“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假红酒”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渎职犯罪案件,主动介入党委政府治理整顿工作,突出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土地出让、矿产开发、规划审批、非法生产等涉及的渎职犯罪案件,重点查处政府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等投资领域和强民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渎职侵权犯罪,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杨振江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查办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准确把握改革探索与违法犯罪、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