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国家政策 > 国家政策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7-03-14


有定力、守底线,也是本届政府在解码复杂经济形势、确保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有定力,就不会盲目求快,也不会止步不前;守底线,则使发展有了依凭,有了不可退让、妥协的红线。

李克强总理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提“守住底线”,他说,稳是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总理报告中点到的三大领域: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不仅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是市井细民生计之所系。既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经济社会大局是否稳定,也关系到老百姓能否避开种种漩涡与陷阱,产生切实的获得感,触摸到“稳稳的幸福”。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只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数量急剧增加,一般民众也都有“产”有“业”,而在普遍实现了“有恒产”的同时,“有恒心”的诉求亦随之而来,民众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祈愿,从来没有现在这般强烈。相应的,各种担忧、焦虑、不安也如影随形。

这不难理解。一者,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已经开始减弱,去年的增长是6.7%,今年则更是调低到6.5%。尽管这样的指标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属异数,但对于民众而言,仍有一个适应期。毕竟,增长持续放缓,不仅仅意味着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迫切性,也让民众产生不小的危机感。

再者,与经济发展相伴生,各种风险也在逼近并对民众生活形成一定的困扰。金融领域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民生保障能否跟得上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希望、环境治理能否尽快见到实效……等等,这其中,每一个问题都交织着各种麻烦与矛盾,都是社会治理的难点与痛点,都不会轻松,都有着诸多的槽点。

特别是,即以金融、民生、环保三者而言,也存在着风险叠加、交织混合的可能。比如,当社会上热钱流动过快,经济有“虚”化迹象,而实体经济难以发力,普惠金融尚难达到预期之际,政府会不会压缩民生领域的支出、会不会因为整体压力的加大而降低环境门槛、削减环保方面投入?又如,当改革真正触及到“硬骨头”,需要动利益的时候,还会不会有强大的势能?

事实上,总理并没有回避担忧,而是直面问题,坦诚回应。与“守住底线”相关联,总理继续使用了“保持定力”的表述。从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到去年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总理多次强调“定力”。他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同时要直面挑战、顶住压力、夯实基础,扩大积极因素,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可以说,有定力、守底线,也是本届政府在解码复杂经济形势、确保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有定力,就不会盲目求快,也不会止步不前;守底线,则使发展有了依凭,有了不可退让、妥协的红线。这个“底线”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不可轻触”的红线,也是政府行政“不得擅动”的红线。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例,总理强调,要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既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也要促进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可见,总理对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信心与底气,依然来源于深化改革,改掉当下金融体制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弊端,释放出被堰塞、袭占的金融活力,从而实现全社会的财富涌流。

而在民生保障方面,基于构建一个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考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财政支出要用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至少,诸如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不能减少,各级政府的日子再“紧”,也要保证惠民生。而从中央到地方,一体压缩下来不低于5%的一般性支出,也要用于减税降费。这才是“节用裕民的正道”。

在环境保护方面,总理明确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这也意味着,环境治理的底线不仅不会退守,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还会持续加力。不仅要改变依然存在的党政同责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缺乏合力等问题,还要严厉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迫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

说到底,政府行政的要义一在于有规矩、有底线、有边界,即应该找到“正确的道路”;再就是立言立行、落实到位,不能以任何理由延宕推拖,更不能处于种种利益的纠葛而失去了方向感与终极目标。此外,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并不断调整方向与步骤,让民意与政府实现同频共振。

当然,根本之策仍在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政府改革释放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消除各种既得利益的缠绕,从而使“国计”与“民生”真正成为一体,让民众获得“稳稳的幸福”。(作者 胡印斌)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