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持项目】近来,网约车各地细则如何落地备受关注。7月底,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交通部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争议已久的网约车终于“合法化”,市场为之拍手叫好。而在具体“转正”要求上,包括细则的出台都落在地方政府身上。因而网约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关键变量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对此,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网约车细则时,应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则表示,此时地方政府的作用已经极大地凸显出来,不要设置户籍等壁垒,来抑制网约车的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量体裁衣
在此次新政中规定,网约车许可经营区域由地方政府确定,超出许可经营区域的,起点和终点其中一端应在许可经营区域内。换言之,地方政府将自己决定什么车能从事网约车、网约车能在什么区域内经营、实不实行政府指导价等等。地方政府掌握着未来网约车如何跑的“话语权”.那么,地方政府在制定细则时应注意哪些细节,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健康规范发展?
对此,顾大松认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网约车新政时,应领会中央改革的意图,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地方政府尤其要把握好实施相关许可时的“简政放权”力度。他指出,“对于网约车平台、网约车车辆以及驾驶员通过行政许可进行必要的事前准入管理,是维护乘客安全、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取得相关许可手续也成为网约车平台企业及相关从业者的必要义务。但由于网约车平台的全国性与网约车服务地方性兼具特性,各地实施条件与标准、办理流程能否尽量统一,将会是考验地方政府能否以”简政放权“精神实施网约车相关许可,这也是网约车新政顺利落地的另一个难题。”
户籍壁垒将抑制网约车发展
网约车合法了让市场为之振奋。但日前网传的一份《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落地细则》引发舆论关注。细则规定从事网约车服务须与北京传统出租车一样,驾驶员有北京户口,车也得是本地车。面对传言,北京市交通委回应称“还在研究商讨阶段”.市场担忧,若这样的细则出台,网约车的运营是不是会受到影响?
对于网约车或将要求本地牌照和本地户口问题,何霞认为,这主要还是根据不同的区域的情况来决定,就北京来说,外地牌照的车在北京市区开确实会有很多限制。从司机本身来源来说,不是本地户口就不能开网约车的话,网约车司机的来源就会下降很多。如果完全限制外地车以及外地司机的网约车运营,将使城市整个出行供给量减少,而此时城市的出行需求并没有下降,供给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在北京、上海这类城市外地户口的司机占了很大比例,若出台这样的细则显然太严格了,不能让户籍问题成为网约车发展新的“枷锁”.
事实上,不只是户籍,诸如地方政府将对网约车实行数量管控、政府指导价等的传闻也时有出现。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地方在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又将如何选择?对网约车会不会设置隐形门槛?
顾大松认为,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与传统出租汽车之间发生了诸多难解的纠葛。地方政府很长时间都是沿用管控思路,实质上也是出于惯性、对于既有管理体制和管理利益的维护。因而,面对网约车,地方政府很容易又会回到数量和价格管控的老路子。对于网约车新政的落地效果,仍有待观察。
监管严格与否决定发展速度
无论如何,网约车合法的靴子已经落下,在这个层面,我国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对网约车而言,随着地方网约车细则的逐步落地,一场全新挑战的也将开始。
在顾大松看来,对网约车市场而言,恶性价格战将告一段落,价格也将逐渐回归到正轨。同时,网约车行业有了紧箍咒,一直备受关注的安全和服务质量问题将得到很好的改善,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和驾驶员,将被清除出平台。另外一方面,细则的落地,也将极大地推动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有利于整个城市出行的优化。
何霞认为,从大的发展进程来看,网约车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是发展大城市,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始,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大区域是其主要的发展市场,这类区域也可能是监管最严格的。“总量可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是用户结构以及区域结构都会有相应的调整。各地细则落地之后,在监管严格的区域,网约车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放慢,而在一些监管比较弱的区域,比如农村或县城的网约车需求量不小,却供给不足,在这些区域网约车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如同电子商务,如今发展得较快的是在三四线城市,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转折或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