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确定的收储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执行地区为等13个棉花主产省市区,其他产区需要纳入收储范围的,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另行公布。《预案》当中规定,中国棉花协会和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国内棉花、棉籽市场价格水平,取两单位监测的平均值和棉籽价格平均值作为国内棉花、棉籽市场平均价格。该价格通过相关行业网站每天发布。预案执行期间当监测的棉花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临时收储价时,经有关部门确认,由中储棉总公司会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及时发布公告,启动收储预案。同时,国家继续委托中国棉花协会按照相关参数测算籽棉收购参考价并向社会公布,交储企业实际收购价格不得低于参考价。
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2011/2012年度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约占当年棉花实际产量720万吨的43.5%。2012/2013年度棉花收储价格提高到20400元/吨。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度收储价格不变,主要是考虑到纺织企业的承受力。虽然3月份国际棉花价格总体上涨,与国内棉价差逐渐缩小至4000元/吨左右,但国内棉价仍将长期高于国际棉价。
相关纺织企业人士认为,收储政策在稳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价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但随着收储量不断增大,也显现出弊端。收储政策实施后,棉农得到的实际利益远低于国家支出,随着植棉成本不断上升,棉农种棉积极性仍在下降。呼吁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其种棉积极性。
另一方面,2012/2013年度,由于纺织需求不旺,市场棉价持续低于收储价,交储成为棉花加工企业主要销售方式。截至3月29日,2012/2013年度临储棉花收购结束,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已经累计收购临时收储棉花650.64万吨,同比增长108%。本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量已经相当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与中国棉花协会统计的716.4万吨数据也相距较为接近。由于大部分棉花被收储,目前企业用棉主要依赖储备棉投放和进口棉花,纺织企业也希望第二阶段储备棉投放能更多考虑企业用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