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推荐项目 > 推荐项目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  2016-07-19

中国5月份工业、消费、楼市等主要经济数据13日出炉。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连续多月持续下滑。

不过,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补短板”部门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1~5月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6%,信息传输业增长速度是29%,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而高耗能投资,尤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速是大幅回落的,如煤炭和洗选业的投资1~5月份同比下降32.9%,降幅扩大6.1个百分点。

东部暖西部、东北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民间投资增速之所以回落,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尤其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增速下滑也与某些行业放开的力度不够大有关系。盛来运说,国务院为了促进民间投资派出了9个督导组,还专门开过发布会,谈到调研当中发现的问题,有一部分领域对民间资本在准入上放开得不够,还存在不少“弹簧门”、“玻璃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民间资本的进入。

“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形势问题。”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澎对《***财经日报》分析,民营企业投资用的都是自己的钱,必须考虑项目的利润和回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投资就要谨慎得多。“最近我身边就有设计行业的老板说,好多行业都受到不景气的影响,原来国外回来的一些高级人才很抢手,现在都不好找工作了,因为项目少了很多了。”

工业方面,分地区看,与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不高相比,中部地区的经济表现很耀眼。根据2015年中国各省份GDP排名,河南、湖北和湖南等中部省份跻身前10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5月份,大部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中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为7.1%,东北地区增长幅度最小,为0.2%。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为6.7%和6.3%。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财经日报》分析,由于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区位优势也明显,中部地区正在崛起。工业和服务业的占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说:“在不少东部地区,服务业的比重已经大于工业,但在中部,工业比重仍是最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总体投资增速分别比东部高了2.1和1.7个百分点,但东部民间投资增速则为四大区域最高,分别比中部高出2.3个百分点,比西部高出6个百分点,比东北更是高出37.3个百分点。更为关键的是,在东部民间投资增速略有上升的同时,其他三个区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则明显下滑。

东部的民间投资增速更高,与东部市场化程度更高、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更早有关。此前在5月,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撰文认为,中西部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国有资本推动,而东部则更多依靠的是民间力量。

房地产挑大梁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投资增速过于乐观。这是因为,东部民间投资增速之所以较快,与今年以来楼市火热有关。尤其是,目前楼市火热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一二线城市,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房产投资领域。

以经济***大省广东为例,1~4月,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开发投资2473.3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5个百分点。而近年来,广东民间投资近半集中在房地产。北京的情况相似,1~4月民间投资八成涌向了房地产。

一方面是做实体经济利润日益微薄,另一方面是去年底以来,一线城市和南京、苏州、厦门、合肥等二线核心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这样的局面也促使更多民间资金流向了房地产领域。

彭澎说,像东部,虽然民间投资表面看好像还挺活跃,但是投资的领域和动力发生很大变化,资金进一步“脱实就虚”,存在很大隐患,楼市的快速上涨,表面上支撑了经济发展,但房价的过快上涨反过来也可能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增长动力。比如房价过高,反过来增加了工商业运行的成本,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盛来运则表示,房地产投资目前比较谨慎,并没有出现特别过热的情况;关于房价的走势问题,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有所扩大。

高科技投资结构分化

本报记者采访企业后发现,在传统产业应对订单量萎缩的困境、节省投资时,高新企业的表现也在两极分化。

一方面,一些技术处在前沿的高新企业表现亮眼,它们或是凭借自身的积蓄,或是借助风投注入的资金,扩大产能的势头如火如荼;另一方面,部分技术不够尖端、没有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如外界想象的那样风光。它们或是压缩产能,或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研发等核心领域。

深圳一家生产中高端医疗器械的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月,他们即将到账1亿元的风投资金。该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无创超声治疗设备,行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与一般主要强调无刀口的无创超声治疗不同,他们的仪器深入到人体的内部,进行深层次的治疗,旨在治疗胰腺癌之类的癌症。

扩大产能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该企业内部人士洪淼(化名)告诉本报记者:“资金到账后,我们就立马扩大工厂面积,还掉去年的欠账。”

他所说的欠账是指去年签下的订单。2015年该企业开始量化生产后,到当年年底共售出30台设备,每台售价在500万元~800万元之间,销售出去的设备大多进入了国内的三甲医院。但是,到去年年底还有20多台设备没来得及生产。

洪淼说:“我们大型设备的生产周期很长,从采购到组装,再到测试,一个周期至少要3个月。”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他们已经投资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并且已经投入使用。他预计,今年产能能达到100台。

彭澎告诉本报记者,在一些技术非常前沿的领域,企业主和风投的投资意愿都是很强的。不过,对于那些技术不是太尖端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在一些很新的技术领域,比如说无人机,投资还在加大。但是在风轮发电和LED等产业,产能已经过剩。”

在制造业中,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分标准日益模糊,这也导致统计高新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增长时出现难题。

本报记者发现,也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所处的领域还比较空白,竞争力度较小,但是它们也未扩大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而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向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

钟营(化名)是深圳一家研制无线高清传输设备的企业主,去年的销售额将近3000万元。虽然资金紧张,但他上半年仍然陆续投资了200万元,不过不是花在扩大厂房或是购买设备上,而是全部花在了研发上。他说:“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有几百万元,但是还不够,今年增加的金额是去年的三成。现在我们的最大挑战是,更新技术,让产品更完善,得到市场的认可。”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