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产业链快速发展方面,苏州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全省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40.77亿元,比年初增加2185.39亿元、增幅27.47%,制造业贷款规模、增量均居全省***。放眼全国,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列第四。
此外,苏州的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也加快推进,今年9月交易额约350亿元。近日,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取多笔数字人民币贷款,累计金额超8000万元,还实现对公基本户数字人民币账户全覆盖。
在制造业方面,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开展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和***批、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复核工作,并已完成相关审核。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0月24日公告显示,广东(不含深圳)获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单项冠军产品18项。
苏州制造业贷款余额破万亿
在产业发展方面,近日,南京市聚焦“八大重点领域”发布了2022年南京市优质应用场景,共计204个应用场景获推荐。据悉,本次发布的204个优质应用场景,分别为优势产业链高端发展63个、未来新赛道前瞻引领15个、智造升级数字赋能26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2个、数字生活品质提升38个、科技赋能疫情常态化防控6个、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9个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15个。
优势产业链高端发展领域涵盖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7个细分领域。
在制造业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苏州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全省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40.77亿元,比年初增加2185.39亿元、增幅27.47%,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1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规模、增量均居全省***。放眼全国,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列第四。
聚焦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各银行机构围绕年度省市重大项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供高效配套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9月末,26家银行支持2022年省市重大项目181个,全口径融资余额893.46亿元,比年初增加364.22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2个,全口径融资余额22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24.61亿元。
在市场方面,安徽市场监管局也于近期公布数据,今年1月至9月,安徽新设各类市场主体约87.78万户,同比增长6.21%。其中企业29.9万户、个体工商户57.3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57户。
今年三季度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各项接续政策措施效应持续释放,安徽省各项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市场主体信心提振,活力进一步增强。第三季度安徽省新设各类市场主体31.81万户,同比增长10.01%。其中新设企业10.73万户,同比增长6.49%;新设个体工商户20.92万户,同比增长11.95%;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621户,同比增长3.78%。
数字化应用场景突破
在数字化方面,苏州数字人民币应用加快推进,今年9月交易额约350亿元。近日,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取多笔数字人民币贷款,累计金额超8000万元,实现数字人民币对公业务应用场景新突破。
今年9月,《苏州市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行动方案》发布,其中要求扩展数字人民币基础应用场景,探索推动企业在对公业务中使用数字人民币,形成数字人民币在对公支付领域的规范,促进钱包体系与企业账户体系融合发展。
苏州资管近期不仅实现苏州地区员工数字人民币开通和应用全覆盖,还实现对公基本户数字人民币账户全覆盖。苏州资管财务相关负责人介绍,普通贷款发放到贷款企业对公的人民币账户上,而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到企业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里。当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小额贷款场景时,在触达事先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实现自动支付交易,并依托数字人民币“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追溯”的特性,大幅提升金融效率及风控水平。
南通市借助数字化手段线上数字审图,今年以来,南通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已线上受理房建项目53件,市政项目195件。
“我们创新打造的‘e联易审’数字审图平台上线以来,重大项目从报审至收到反馈意见,整个流程不到10个工作日,与以前纸质审图相比,节省了将近5个工作日。”南通市审图中心负责人介绍,“e联易审”平台中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审图机构和审图***进行线上数据共享,实现“一窗受理、联合审查、多审合一、集成服务”的“不见面、网上办”的数字审图新模式。
广东16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0月24日公告显示,广东(不含深圳)获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单项冠军产品18项。同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告显示,深圳获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家、单项冠军产品13项。
从区域来看,广东16家入选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7家、广州5家、东莞2家、珠海1家、佛山1家。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近年来,广东通过政策引导、梯度培育、资金扶持、公共服务等手段,加大孵化和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链主”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培育壮大优质市场主体夯实工作基础。
“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介绍,广州黄埔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全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建设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