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发布的75项标准涵盖各领域
○ 有30多项标准直接带动相关国际标准制定
○ 正在制修订的标准还有77项
本报北京9月17日讯 记者黄鑫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发布标准75项,涵盖基础通用、整车、关键总成(含电池、电机、电控)、电动附件、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各领域。
“可以说我国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可基本满足我国现阶段推广应用发展的需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相木表示,这些标准明确了的分类和定义、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规定了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规范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了车与设施之间的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对规范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于研发、试点示范向大规模推广的关键过渡期,国家层面也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体系,以加快的推广应用,这些都需要技术标准作为支撑。“同国外比,我国标准基本处于国际前列,且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国外有的标准我们都有,有些标准我们要求更严、更细、更全。”张相木介绍说,我国在电池规格尺寸、高压部件电压等级、换电站、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方面有30多项标准在国际上都是开创性的,直接带动了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与传统汽车相比,全球在的研发、示范和推广方面的数据积累还比较缺乏。张相木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标准化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先解决有无、后逐步完善。“先解决有无”就是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在尽量借鉴国内外传统汽车、电力电工等相关行业的工程经验、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标准体系;“后逐步完善”就是在标准发布实施后,从行业及时调研总结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时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张相木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制修订的标准还有77项,其中现有标准修订16项,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电池回收利用等新标准制定61项。这些标准中,目前已完成报批稿23项,不久将批准发布。工信部还将加快典型工况等基础性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引导行业加强基础数据积累,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力度和成效。
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