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相关安全 > 相关安全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18
    【国家扶持项目】8月2日,日本政府批准了2016年版《防卫白皮书》。同以往的白皮书相比,新版白皮书极力渲染日本安保环境日趋恶劣,为其走向重新武装的趋势百般辩解。该报告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加强了批评中国的声调,宣称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动向“强烈关切”,指责中国“凭借力量改变现状,继续采取高压式的做法”.摆出了进一步展示了其对华强硬姿态。

 

 
    日本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令人愤怒,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倍政权自上台以来,非但没有对中日关系进行有价值的修复,反而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在国际秩序当中积极扮演遏制中国的积极谋划者和行动者。这在大国政府中实属少有,令人疑惑--要知道,即便是中国的主要博弈对手--美国,在涉华问题上也尚属谨慎,力求“斗而不破”.
 
    尽管“白皮书事件”舆论已多有分析,但我们需要更加警醒的是,纵观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总特征是“大国化”“正常化”,以及作为此二者外延的“外向化”.自安倍政权上台后,这一趋势开始加速,走向最后的终点。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基石有沙化危险。此次事件,正是这一趋势又一新的例证。
 
    二战以后,日本外交与安全政策长期遵循着战后初期日本首相吉田茂提出的所谓“吉田路线”.这一路线认为,日本的外交安全主要有三大支柱--轻军备、日美军事同盟和经济优先主义。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外政策的规划、操作上,日本政府时常搞一些小动作进行试探,但基本上仍在“吉田路线”所限定的轨道上运行,即便是经济起飞以后,尤其是1980年代中曾根康弘执政期间,在发展自主防卫力量和推动日美同盟合作,进而在推动“正常国家”方面取得了某些进展,但这些进展也更多是政治性的和宣示性的,并没能使日本实际扩大多少军事作用。冷战结束后,日本的安全政策一度出现了摇摆,但日美同盟很快从“漂流”局面中巩固下来。虽然通过海湾战争等地区事件,日本军事力量开始走出国门,选择了联合国主导的维和活动,但日本在安全上全面依赖日美同盟,并且不强调寻求“重武装”的“吉田路线”的主要思路仍然存在。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受中日之间实力对比和东亚秩序的变动,日本再也按捺不住。自小泉纯一郎内阁以来,谋求建立完全的“正常国家”,进而实现“政治、军事大国”为目标的国家战略开始确立。在这一背景下,日趋崛起的中国成为了日本实现野心的主要障碍,这也是中日关系日趋转冷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长久以来所秉持的“吉田主义”外交安全路线发生了质变。首先,安倍上台后就指出,日本的安全政策“出发点是要靠自己、现实中则依靠并主动利用日美同盟”,改变了以往对“日本同盟”的完全依赖,开始主动对周边国家挑起威胁。其次,从“轻军备”转向“重武装”,从技术和体制层面为重新武装松绑。再者,政治取向开始压过经济利益,日本不惜血本,在东南亚及世界多个地区针对中国与当地的合作项目开展恶性竞争,政治意图昭然若揭。
 
    正是基于以上趋势,我们切不可将“白皮书”事件视为孤例。当前日本的安全政策,几乎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世界各大国中,在安全政策上如此全方位重视中国的,恐怕只有日本一家。随着日本开始放弃“吉田路线”和和平主义,并向着“能战国家”的方向大步转化,东亚安全局势正面临明显威胁,中日关系的未来也更加不明朗。对此,我们应保持密切关注和准备。
推荐阅读
专栏评论
多国表态支持土耳其民 【国家扶持项目】土耳其15日晚发生未遂军事...[详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