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国家政策 > 国家政策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7-03-10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热点?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的事儿都实现了吗?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报告是如何起草的?征求过哪些意见?总理最看重的问题是什么?新京报记者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刘应杰,详解报告起草过程。

报告是如何起草的?

总理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实

新京报:这次提请大会审议的报告,是第几稿?

刘应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报告起草在总理的主持下进行。

去年12月初成立报告起草小组,12月31日就拿出了报告初稿。之后进入讨论、修改、审议程序。中间经过了多次修改,其中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讨论。

新京报:报告初稿有多少字,现在压缩到多少字?

刘应杰:目前的报告不到1.9万字。修改报告最头疼的就是压缩文字。报告第一稿有近3万字,之后征求意见时,地方部门基本上很少做“减法”,都是做“加法”,有的还跟我们反复沟通,说一定要加入哪句话,千万别把哪句话删掉。

一篇报告的容量有限,报告起草必须体现“精”,精炼、精准、精细,必须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斟酌。

新京报:总理对报告内容、文风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刘应杰:总理每年都会对报告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报告体例、内容、风格等,他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有新思路、新内容;报告要实,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尤其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老百姓密切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拿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

这几年总理一直要求,文风尽量生动活泼、口语化、接地气,要有温度。报告语言风格注重平易朴实、简洁明快、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报告内容形式有何创新?

首次增加二维码

新京报:今年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创新?

刘应杰:我10多年来都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从个人感受看,起草报告每年都试图在形式上做出一些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创新。

今年创新了报告的起草方式,成立了政府工作报告前期工作小组。还特别增加了年轻同志加入到起草组,青年人更有创新意识。在起草初稿刚开始讨论时,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有很多好的想法反映到了报告中。比如年轻人长期关注“双创”工作,就提出了比较好的意见。

另外,今年的报告增加了二维码,这样会更方便。

(扫二维码进入的内容,幕后制作团队为新京报动新闻)

总理关心哪些问题?

总理亲自加入“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新京报:哪些内容是总理特别关心的?

刘应杰:总理最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告的思想性,报告要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在报告上,比如“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到底怎么把握?“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总理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重大政策举措。对于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求各部门要拿出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反复沟通、研究和讨论,最后才写到报告中。比如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的问题,报告中写入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

新京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理都会亲自修改。今年他亲自加上了哪些内容?

刘应杰:总理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也亲自加入了不少内容。比如“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对雾霾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都是总理的原话。总理还会做一些比较细致而具体的修改,“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句话就是总理提出来的。“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也是总理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实干。

热词是如何写入报告的?

不刻意追求辞藻新颖和引用古训

新京报:前年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广受欢迎和认可,去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等古训让人印象深刻,今年报告会有类似内容出现吗?

刘应杰:报告的起草主要以内容为主,并没有刻意追求语言上的华丽和辞藻新颖,也不会刻意引用古训。不过,为了内容的需要,有时也会采用一些新表述和古训,用更好的、更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内容呈现出来。

今年的报告里,谈到简政放权、“放管服”,就用了这样一句话,“除繁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国家财政预算方面,谈到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用了“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句话,强调国家财政预算要更多用于民生福祉。

新京报:去年报告中,“工匠精神”等新词频出。今年有哪些新词或者新提法?

刘应杰:新表述、新提法都是为内容服务,不是为用而用。“工匠精神”去年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今年报告中会有进一步阐述,强调要发展工匠文化,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

此外,还有“创业创新创富”、“数字经济、数字家庭”;“人工智能”,当然这个词是广泛使用的,但报告把它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智能制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新京报:听说报告初稿曾考虑采用“吃瓜群众”这样的网络热词,为何后来没有采用?

刘应杰:前期起草报告时,有的年轻人提出“吃瓜群众”这个网络语言,我们斟酌之后感觉不大合适。报告采用网络语言的目的是让报告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反映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事物新气象,更贴近群众和网民,但不能太生僻。比如之前初稿中还有“VR”、“城归”、“独角兽”等词,后来就删除了。

不过报告也采用了一些网络语言,比如扶贫攻坚这部分,采用了“防止假脱贫,被脱贫”表述,“防止被脱贫”这个表述,能反映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真正含义。

经济增速为何定在6.5%左右?

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大

新京报:去年全年经济增速是6.7%,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也是6.7%,四个6.7%,是巧合吗?

刘应杰: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经济是平稳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首先是“稳”,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投资消费等多方面,实践证明,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新京报:大家很关注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何定在6.5%?

刘应杰: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6.5%,符合国内外的预期。这也是一个不低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要大。这一增速能够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更重要的,要把更大精力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用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从而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新京报:这个数据在起草过程中,是怎么比较和权衡的?

刘应杰:本届政府以来,一直在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要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目前国内外普遍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速在6.5%左右,这与我们提的目标基本符合。目前,世界经济环境还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先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部署和安排。所以中央强调保持稳中求进,既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同时又促改革调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去有种说法是“跳起来能够得到的目标”,就是说,提出的目标经过努力要确保能够实现。

新京报:总理对于实现这个目标,信心有多大?

刘应杰:信心很大。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把良好发展的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前,外界对中国经济比较担忧。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之后,外媒评价“李克强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今年报告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也是要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用各方面的数据和实事,反驳或纠正所谓的中国经济衰退论。

报告主要亮点还有哪些?

“减税降费”、大气污染治理、民生方面都有突出亮点

新京报:报告内容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应杰:报告思路上突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工作部署上突出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工作部署方面的重大举措,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减税降费”,今年力度很大,回应社会对中国企业负担的关心,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亮点就是大气污染治理,这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民生方面的亮点也很多,像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全国联网等。

新京报:今年改革的力度也很大。

刘应杰:是的,今年重要领域继续出台重要的政策措施,比如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推进“三个清单”、工商登记的多证合一等。财税体制改革今年力度也比较大,会涉及整个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还包括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一些新调整和安排。

金融改革方面,一个大的原则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防止“脱实向虚”有效化解贷款贵、贷款难问题。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社会领域改革都会进一步向前推进。

实体经济如何解决“脱实向虚”?

减税、降费同步并进,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新京报: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8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这方面今年有什么考虑?

刘应杰: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减税降费的力度是最大的,要真正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减税降费的成效,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减税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减税;更重要的是减轻企业的非税负担,特别是涉企收费。当前,涉企收费是企业负担比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减税又降费,今年同步并进,在降费方面也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新京报:总理对减税降费提出了什么要求?

刘应杰: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真正使企业轻装上阵,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总理要求的。为了减税降费,要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要大大压缩,总理专门加了一句话“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就是要增收节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特别是政府要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减轻企业的负担,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也是总理的原话。

大气污染如何治理?

24小时在线监测污染源,采取严厉手段追责问责

新京报:今年治理大气污染有何举措?

刘应杰:报告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性措施,包括污染源的治理,开展24小时在线监测;采取严厉手段问责追责,继续加大环保督查的力度;加强区域性联防联控;城市汽车尾气的治理也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淘汰老旧机动车等。

新京报:总理对治霾有哪些要求?

刘应杰: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让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绩,真正让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这是总理要求的。

“房子是拿来住的”怎么落实?

房地产宏观调控要坚持因城施策

新京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报告对此如何落实?

刘应杰:报告对住房问题高度关注。住房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区域性有关,不同城市的差异相当大,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因此要坚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今年,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加大力度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一二线城市在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除了宏观调控,报告同时强调保障性住房要继续推进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新京报:一些城市房价去年又经历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总理注意到了吗?

刘应杰:这是肯定的,总理当时就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总理高度关注房价,每天都要看很多统计数据。

哪些意见建议写入报告?

共收集整理1270余条意见,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

新京报:报告起草过程中,总理都会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刘应杰:一般来说,每年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报告之后,报告草稿下发到31个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共148个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与此同时,总理主持召开3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一次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一次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一次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起草组在起草报告过程中,还特别增加了几场座谈会,包括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地厅级班、县委书记班的学员座谈;媒体代表座谈会,其中包括新媒体。

此外,去年起,起草报告有小创新:要跟外国专家座谈。

新京报:近年来中国政府网一直在做“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活动,今年征集到了哪些网民建言?

刘应杰:网民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不少人关注“办事难”,反映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比如有乡镇公务员留言说,他在乡镇中管公章,发助学金、死亡火化、亲属继承等都来找他盖章,公章都快磨平了。

新京报:通过那么多渠道一共征求上来多少意见?采纳了多少?

刘应杰:从各个渠道一共收集汇总整理了1270余条意见,经过起草组反复研究,最后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这300多处重要意见当然不包括一般的文字性修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封面右上方,首次出现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下边写着“扫二维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记者扫码发现,这个页面包括视频和制图两部分。

总理亲自将这些内容写入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理都会亲自修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亲自加入了不少内容”。

比如 “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都是总理的原话。总理还会做一些比较细致而具体的修改,“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句话就是总理提出来的。“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也是总理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实干。

对于大气污染问题,政府报告里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总理多次对雾霾治理问题表态,要求铁腕治理。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雾霾有关的问题时表示,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他还强调,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也提出,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

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是总理持续关心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道强调,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在去年5月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就曾提出,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新京报记者 王姝 沙璐)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