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倪元锦)今年是国务院“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之年。2013年以来,北京市一方面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工业治污、清洁降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将应对空气“重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并不断修订完善重污染应急预案(方案),持续深化与周边省区市的应急联动。
在全球气候变暖、机动车不断增加、人口和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北京市“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6年的39天。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认为,4年多来,北京市应对空气“重污染”着力点在于“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夯实预报预警基础”“严格落实应急措施”“深化区域应急联动”等5个方面。
2012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并于2013年、2015年、2016年3次修订,明确了蓝、黄、橙、红4个预警级别,确定了停产、停工、停车、停课、停烧、停放、道路冲洗“六停一冲”应急措施,并注重提高精细化水平。
随着燃煤消费量降低、工业企业退出,机动车正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国Ⅰ、国Ⅱ等高排放车污染较重。为此,北京市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污染应急减排力度,橙色预警时,国Ⅰ、国Ⅱ汽油车全市禁行;红色预警时,升级为国Ⅰ、国Ⅱ汽油车全市禁行,国Ⅲ及以上标准机动车全市单双号行驶。
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是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应急响应、社会动员、社会舆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方力介绍,一方面,北京市建成投运新一代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市PM2.5自动监测站点由35个增加到67个,并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另一方面,组建预报员团队,其中3名首席预报员均具备15年以上的预报经验。
“秋冬季节,预报员团队在常态每日预报的基础上,加密预报频次,增加小时走势、空间分布、峰值浓度等预报,基本实现72小时精准预报、7日-10日趋势准确判断。”方力说。
此外,由于大气流动性特征显著,深化区域应急联动也是良策。
方力说,在环保部统一调度下,北京会同周边省市,实施京津冀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强化措施。该措施旨在开展预测预报会商,统一应急预警分级;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基础上,加大协同应急力度;采取地域联动、时间联动、人员联动等“三联”模式,聚焦高架点源、燃煤、移动源等重点污染源,开展联动执法,携手应对区域空气重污染。
据了解,北京近年来还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建立结对合作治污、执法联动等机制,共同推动加快统一区域油品标准,增加优质燃煤、天然气供应。
然而,大气环境质量与中央要求、国家标准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首都‘蓝天常在’绝非一夕可成,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方力说。
据介绍,北京市将着力科学分析和把握空气重污染形成机理、污染累积特征、传输途径、应急措施有效性等规律性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