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来宾高新区经济发展却逆势增长,领跑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43.28亿元,同比增长19.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11亿元,同比增长31.2%。
来宾市高新区前身是来华投资区,由几个负债累累的华侨农场转制而成,去年,该投资区挂牌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来宾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领头雁。地还是那些地,人也还是那些人,但瓦房逐渐变成了林立的高楼,贫困的农场职工转型为基地农民,蔗田里建起了工业园区。凤凰涅槃般转变,凝聚着高新区干部职工心血,更是他们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结果,该区党工委书记吴立说:“只有创新驱动方能破冰前行。”
从困难农场到自治区级高新区
2004年10月28日,来宾市郊区,在一个租来的院落里,来宾华侨投资区正式挂牌成立,下辖来宾、凤凰、迁江3个华侨农场,当时来宾市政府给来华投资区的只有25万元启动资金和26名干部编制,剩下的问题由投资区自己解决。从农场转制到接收职工,从农业转型到工业起步,来华人绞尽脑汁,让许多家庭困难的农场职工创业转型为农业基地农民。从那时起,拼搏种子就在这里生根发芽。
2015年4月10日,来宾高新区挂牌成立,来华投资区华丽转身为“高新区”,成为广西现有的三个自治区级高新区之一,由此翻开了发展的新一页。
利用转型良机,该区积极向上争取发展新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广西专家服务基地等优惠条件和扶持,成为来宾市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重点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2015年,该区精准发力,提出一手抓转型过渡、一手抓发展,确立了“135”(一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五年上台阶)发展目标。出台了包含扶持工业发展政策、金融创新政策,着力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等瓶颈问题,实现工业提速发展。一年来,该区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持续增长、存量企业保持活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停工停产企业盘活复工。此外,来宾高新区成功列入《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成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该区重点推进的房产、汽车、奇石、文化、商贸五大现代服务业逐步成型、方兴未艾。
管理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2015年“双十一”,广西华夏壹号电子商务实现销售560多万元。这家进驻来宾高新区仅两个月的网络电商业务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来宾高新区的创新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叶永格说:“从公司入驻、工商注册到税务登记、再到开业甚至无线网络设置,高新区为我们公司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使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把精力集中在发展业务上。”
为减少审批环节,实现权力下放,在高新区成立之初,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就提出:“能让的权要让,能简的环节要简,让高新区轻装上阵。”而今,入驻来宾高新区的企业,从办理执照到纳税登记,从法律咨询到金融服务,都有来宾高新区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办理。
除了管理上的减法,来宾高新区建立起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规定每周联系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必须要到企业调研2天,与企业管理层同管理同研讨,与企业员工同工作同吃住,把企业的情况摸熟摸透。2015年,该区在一线为企业解决问题200多个。
管理与服务的优化,带来聚集效应。在入驻企业老板们的集体“点赞”下,该区又提出了“以商招商”的创新办法。“让老板去招商,他们一句好话顶我们磨半天嘴皮子。”该区招商局局长李增忠说。去年12月,广东福美新材料公司和高新区签订协议,投资10亿元建设新材料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维丽说:“我们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打造100亿元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