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的创新热情和天气一样炽热。
2015年,广州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07.5亿元,占GDP的4.6%;专利申请7898件,增长15.6%;实现营业总收入5347亿元,同比增长6.3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56家,占全市近一半。
经济下行压力下,广州高新区缘何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近日,记者走进广州高新区,零距离感受这里的创新脉动。
雪中送炭,新生力量茁壮成长
器官也能打印?这不是天方夜谭。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袁玉宇将梦想变为了现实。
在获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后,2008年袁玉宇创办迈普再生,专注生物3D打印技术研发。如今,迈普再生研发的世界首个生物3D打印硬脑膜产 品——睿膜,厚度仅0.2毫米,看上去就像普通纸巾,贴在手术患者脑硬膜破损处却可迅速实现伤口缝合效果,费用则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
不过,忆及创业初期的种种,袁玉宇记忆犹新,“几乎所有的钱都用来研发,整整3年,公司没有卖出过一件产品。”危急时刻,高新区“雪中送炭”:提供500 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免去3年约54万元的租金,给予500万元的政府配套资金。几经风雨,迈普终见“彩虹”:睿膜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数万例; 开发的无张力尿失禁悬吊带系列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个性化颅面颌骨修补系统已进入全国临床关键。
在广州高新区,这样的帮扶还有很多。对批准的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为科技中小企业购买科技中介服务和利用共享平台提供30%的补贴费……
尊重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缺钱等共性问题,雪中送炭当“帮手”,广州高新区新生力量层出不穷——拥有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 95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8家,新认定瞪羚企业147家。“未来,它们将成为高新区的发展新引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陈建荣对这些企业的发展满怀 信心。
创新模式,民营孵化器蔚然成林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这是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场景。现实中的“魔镜”虽不能告诉你谁最美,却可以进行皮肤测试让你变得更美,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向你推荐新闻、电视剧等。
这款“魔镜”只是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孵化成功的一款产品。2005年成立的视源电子最初在广州传统孵化器中孕育,发展壮大后逐渐走上孵化之 路——由公司内部征集创业计划,经筛选后成立独立子公司,由母公司和研发人员共同持股。目前,视源电子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成功孵化12家子公司, 销售额总计达到20亿元,占母公司销售规模的一半。
与视源电子内生孵化的模式不同,达安基因则是外延孵化模式的典型代表。2011年前后,因创新动力不足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达安基因“自 我革命”——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利用达安基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源,为相关企业提供生产研发、销售渠道等服务。
在广州高新区,类似于视源电子、达安基因这样的民营孵化器早已遍地开花。据统计,广州高新区今年新增孵化器7家,孵化器总数达到52家,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其中超过80%为民营孵化器。
这种孵化器业态,全国并不多见。“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孵化器唱主角,存在投资结构单一、制度不完善、载体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广州火炬中心主任汤恩说,龙头企业围绕产业资源优势投身孵化,企业、政府、在孵项目三方共赢。
因势而动,战略产业渐成气候
在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片薄薄的“塑料膜”,5.2英寸大、0.01毫米厚、不足1克重,却可以显示图像也能播放视频,更神奇的是,这片“膜” 可弯曲也可折叠。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视界联合研制的国内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
引领式创新,广州高新区一跃成为充满“未来感”的创新沃土。
2016年1月7日,大洋彼岸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亿航无人机公司发布的全球首台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 以“第一次实现人类全自动驾驶飞行”吸引了世界目光。问及创新环境,亿航创始人熊逸放对媒体坦陈,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广州的IT产业,“在整个华南地区,广 州的软件人才独领风骚”。
此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方面,广州目前拥有生物医药企业530家,2015年产值达到368亿元;智能装备产业方面,聚集了广州数控、巨轮等一批龙头企业,2015年实现产值114亿元……
“未来要继续增强创新产业新优势,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新材料、电子商务、生物与健康、智能装备等六大创新产业集群,促进广州高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陈建荣说。
创新,再创新,广州高新区创新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