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凸显“一带一路”元素

中国—东盟博览会凸显“一带一路”元素

深度阅读2017.09.15国家扶持项目

  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第一天,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已是人山人海。走进B1展厅,立刻被智能机器人“萌宝”吸引。今年东博会首次在B1展厅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来自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埃及、波兰、尼泊尔、巴基斯坦、加纳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企业携本国特色产品参展。展馆里充满了各种异域风情和高科技元素,展品琳琅满目,人头攒动,该展区无疑成为最热门展区。“一带一路”也成为今年东博会的高频词汇。
 
  创新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服务“10+1”的同时,积极地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成为服务中国和东盟,面向全球开放的重要平台。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高规格出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今年东博会创新特邀合作伙伴机制,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担任。
 
  据了解,自201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把合作区域从10+1向10+6延伸,今年更是覆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先后担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组织高级别经贸代表团出席东博会、举办了多项经贸交流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据介绍,本届东博会设置商品贸易、先进技术、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展区设置更专业、更集中,同时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重点主题,各展区均突出“一带一路”相关元素及内容,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
 
  在今年创新的“一带一路”展厅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特色的食品、农产品、手工艺品、茶叶、珠宝、家具等都分外吸引观展人群。据了解,本届活动采购商数量预计将超过1万多人,其中来自欧美、拉美、中东、南亚、非洲和东盟等国家及地区的国际买家预计4000多人。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本届东博会重点推动“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实现五个“首次”:一是首次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并首次举办面向东盟以外的高层论坛;二是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三是首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西端的英国举办“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四是首次通过开幕大会介绍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并开展南向通道冷链物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等活动;五是首次举办广西参与“一带一
 
  路”建设图片展。
 
  “南宁渠道”日渐通畅
 
  在马来西亚展厅,“南洋伊面”展台聚集了一大堆人,大家都被浓郁的咖喱香味吸引。来自马来西亚的商人小乐正在忙碌地制作他们的招牌南洋伊面,“早就听说‘绿城’南宁了,我们那里有好多人来南宁做生意。”小乐说,“这次过来参展,主要是想看看大家对我们马来的伊面喜不喜欢,如果市场反应好的话,我们打算来南宁开店了。”
 
  据统计,目前广西与东盟国家建立的友好城市达50对以上,居全国首位。东盟10国已有6个国家在南宁设立了总领事馆,在南宁工作、留学、生活的东盟国家人士越来越多。目前,东盟国家在广西的留学生超过1万人,占东盟在中国留学生的五分之一。
 
  随着“南宁渠道”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南宁市经济的外向性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南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6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其中,与东盟10国进出口贸易额56.94亿元,同比增长18.9%。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68.4个百分点。
 
  “南宁渠道”为促进中国—东盟在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等诸多领域交流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近5年来,东博会每年举办的系列会议论坛,涉及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探讨的内容不断深入,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促成了一大批官方和民间机制在南宁聚集,带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国检试验区等一批项目落地。
 
  今年,东博会举办36个高层论坛活动,创历史新高,合作领域在横向拓展的同时,在纵向进一步细分和深化。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聚集广西南宁,围绕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重点合作领域进行务实交流,发布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政策、数据和行业信息,“南宁渠道”日渐成熟,越走越通畅。
 
中国—东盟博览会凸显“一带一路”元素

 

相似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