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风险基金 > 风险基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3

  六部门研究将来“谁来种地”问题

  培养职业农民 让农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3月20日,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现场,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不管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还是两院院士上书中央,以及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热议,都表明了这个现实问题的重大与紧迫。

  当天,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农业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京召开此次座谈会,研究将来“谁来种地”的战略问题。

  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

  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组组长吴宏耀说,这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必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6年,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上升为32.5%,较1996年***次全国农业普查提高了14.4%,平均每年增长1.44%。据统计,到2010年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0%,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者所占比重将超过50%。

  中部某地级市负责人向中央调研组自揭“家丑”地说,过去常说留守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队伍,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支队伍进城,“五鬼”闹乡村。即农村有资金的人、有知识的人与有姿色的人都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几乎是老人、小孩、懒汉、单身汉与丑女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应该出现凋敝的农村景象,这与现代化建设极不相称。农村应该是一个繁荣的社区,有一批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要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吴宏耀说,过去,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更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现在,首先是迫切需要进行政策与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

  其次是提升农业的吸引力。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尽快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粮食主产区的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务农农民的收入接近外出打工者的收入。

  第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使传统农业变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变成一种幸福的产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获得较高收入,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