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持项目】工信部日前对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入选项目进行了公示,上海共有9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包括4个标准试验验证项目和5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入选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此次入选的项目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并举,本市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同时,支持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提升上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二是入选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中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据介绍,为做好此次申报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对申报工作作了提前部署,召开申报动员会,通过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等渠道进行广泛的发动,得到了本市地方企业和中央在沪单位的积极响应。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申报单位进行辅导,并配合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对申报项目开展初评。经过初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将符合上海产业发展导向、体现上海竞争优势的项目向工信部进行推荐。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海服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上海按照工信部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了以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为核心,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主线,政府政策推动和专项支持为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格局。
着眼顶层设计,形成智能制造总体战略部署。一是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发展战略,将“共同推进上海市智能制造率先发展”列入上海市政府和工信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在《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并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规划。三是编制“智能制造发展‘15’规划”,每年滚动更新目标和任务,形成跟踪对照检查机制。四是制定发布《关于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智能制造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着眼典型示范,支持一批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按照“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资金作引导”的思路,加大现有政策的聚焦力度,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突破、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等项目。一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争取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等专项政策支持,9个项目成功入选“2015国家智能制造专项”,3个项目列入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项目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通过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政策,进一步聚焦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套突破和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三是技术改造专项重点关注传统制造业应用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施和工艺,实现“两提升、三降低”。四是信息化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环节的信息化应用,以及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着眼区域布局,打造智能制造发展集聚区。在做好市级层面总体布局和面上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促进智能制造向广度拓展。一方面,重点推进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依托临港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将临港打造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我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另一方面,以宝山顾村、浦东金桥等区域为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高地。
着眼综合配套,完善智能制造整体发展环境。一是打造一批功能性平台。协调推进“国家机器人测试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上海,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推进同济大学建设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支持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牵头组建“上海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抓人才建设,依托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成功举办“***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智能制造”沙龙,支持中科新松成功承办“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并建成国内首个机器人“创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