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上市热潮正在席卷全国各省市。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仅在过去一年里,就有十多个城市出台了助推企业上市的政策,大多还明确了具体上市目标。
多地政府出台助推上市政策
今年1月1日,山东省临沂市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该市上市企业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并享受相关税费政策的支持。意见还提出,今后5年,力争全市每年有1-2家企业上市。去年一年,不少省市像山东临沂一样出台了助推企业上市的行动计划。
具体来看,2018年12月25日,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以及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给予500万元奖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的,给予100万元奖补。
12月7日,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发布《济南市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将企业境内外上市补助由过去的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企业新三板挂牌补助由过去的1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9月,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沈阳市政府将对在沪深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辖区企业奖励400万元。
7月,江西省鹰潭市发布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给予每个在境内沪深交易所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奖励扶持。
6月,广东省东莞市出台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企业上市融资最高可获奖励700万,同时可一并申请省级专项资金奖励,对企业在境内申请上市最高补助300万元,即最高可获的省市两级奖励1000万元。
各地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都是动真格的,除了给出真金白银,甚至有省市的拟上市公司犯错可以减轻处罚。
2018年4月28日,湖北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为了支持湖北省企业上市,对于进入“金种子”名单的拟上市企业,如果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依法依规从轻或减轻处理,这在当时引来外界众多关注。
“政府依法依规关心支持企业,到哪里都说的过去,湖北省的做法是依法依规减轻,并不是不处罚。”湖北省上市办相关人士回应质疑称,“孩子明天就要高考了,因为打翻了一个酱油瓶,非要打一顿影响他高考才对吗?”
湖北省鼓励上市力度之大,反映的正是其上市目标的急迫感。湖北省政府在上市意见中提到力争到2022年末各类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0家左右。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01家。
事实上,许多省市都拟定了未来几年内上市公司的“小目标”。陕西省西安市计划,到2021年争取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0家,储备拟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000家,打造上市挂牌的“西安军团”。重庆市计划,到2022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0家,总量达到140家。江西省鹰潭市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5家。
政府企业获得双赢
地方政府拿出大手笔扶持公司上市,究竟用意何为?
“2008年前,地方政府对IPO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还只是零星出现,经历过金融危机后,政府与企业同时认识到,上市不仅能融资,对振兴地方经济也很有好处。自此以后,地方政府开始密集出台政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汉鼎咨询执行总裁王叁寿曾向媒体表示。
由此可见,推进企业上市对企业自身和地方政府是双赢之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个地方上市企业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市公司的数量越多,就会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和更多人才落户,进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带动区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创造更多财富,为地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上市有益于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大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也能够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吸引更多人才。
“拔苗助长”隐患多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政策之手的推波助澜下,各地公司争相提交上市申请,引发上市热潮。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要警惕“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心态。
首先,对于即将上市的企业而言,财务指标是影响企业能否正常IPO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在财务指标、经营数据等信息披露方面,拟IPO企业应该向上市企业看齐。对此,当地政府应在助力企业上市的同时,为企业上市把好质量关。”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其次,过度帮扶有可能让企业看上去“虚胖”,而非真的“strong”。若是企业本身并未达到上市的实力,却一朝借政府“东风”登陆资本市场,不仅可能对公司发展无益,还会折煞市场元气。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永冀提醒,当地有多少家企业上市,听上去确实能凸显当地经济活力,但也要结合本地实际,避免因为上市奖励计划,增加当地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