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地方自贸区的争夺明显升温。《经济参考报》根据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等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目前国内除了北京、河北、吉林、山西、青海、西藏,以及已经设立自贸区的四地之外,其余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已提出申建自贸区。
相比去年,今年地方申报自贸区热情明显高涨,2015年明确提及自贸区的省份不到十个。江西、云南、浙江、江苏等都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园区/港区。此外,多地的表述也明显更进一层。例如,去年提出“探索推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海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甘肃的表述也从去年的“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变为“争取我省申报的自由贸易区试点早日获批”。
总体来看,今年申报自贸区的地区中,中西部内陆沿边省份更为集中。业内认为,相比起沿海省份,内陆沿边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都较为落后,因此对通过开放和创新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继上海、广东、福建、天津之后,内陆地区也被视作第三批自贸区落地的重点区域。
包括湖南、陕西、重庆、宁夏、甘肃、河南均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等,也将申建内陆自贸区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此外,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广西等沿边地区也大打沿边特色牌,提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等构想。
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也不甘示弱。浙江提出"加快规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江苏提出"要全力做好自贸区争取设立、经验复制推广",南京市提出"积极申报自贸试验区",辽宁大连市提出"2016全力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天津自贸区方案起草小组成员卢进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可以看出,目前自贸区的争夺主要在中西部内陆省份进行。内陆地区的最大特点是不沿海不依托港口,此外,不少地区面临资本技术等要素短缺的问题。因此,对于内陆省份来说,要准确定位,明确到底要试验什么内容,要与沿海地区既有内容传承又有自身突破,还要有利于推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掀起新的开放高潮。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内陆省份获批第三批自贸区的可能性很大,除此之外,包括东北地区、沿边地区也具有可以推广的条件。
在地方争夺新一批自贸区的热潮中,已经建立自贸区的四地也对自贸区的创新提出了"升级版"的要求。上海提出"深入推进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天津提出"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福建提出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总体方案,确保在国家一年期评估时交出合格答卷;广东提出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
以天津自贸区为例,《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天津自贸区管委会获悉,天津自贸区正在制定《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经审定后将正式发文执行。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将在京津冀率先复制,并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的政策集成互补。
此外,第二批自贸区已经筛选出21项改革经验,8个创新实践案例,已经由商务部上报国务院,近期有望获批并开始向全国适合的地区推广。
"自贸区肩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白明说,如果说前几次是入世带来的红利,那么未来更多是红利内生化,地方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主动布局中创造机会,自造红利。例如第二批自贸区就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另一方面探索新的经验。而自贸区经验的复制推广有利于发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会对全国进一步开放、创新起到助推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