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刚过,简政放权再度成为本届政府对外释放的改革关键词。本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了2015年最新取消的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一决定立即引来网上一片喝彩,众多网民亲切称之为“减负决定”。职业资格改革是今年中央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清理“红顶中介”等诸多简政放权举措也在持续推进,以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和市场活力。
“总体来说这里的受理环境还是挺好的,对于我们来说方便了很多,而且速度快了好多,上周四我们办理的手续,这周一、周二就能拿到证照了。” 在福州自贸区办理企业登记的陈女士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注册,还要跑工商、质检、税务等多个部门、多个窗口,而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所有的手续只需要在一个窗口完成,而且陈女士拿到的是“三证合一”的证照。这正是今年以来中央政府重点推进的简政放权的举措之一。
3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之后考察的首个国务院直属机构。他强调,“今年无论如何把‘三证合一’落实,而且尽可能做到‘一照一号’,方便创业者。否则,虽然‘一照三号’已经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办事效率,但是还有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是‘一照一号’就方便很多了。”
按照以往注册企业的流程,申请人拿到营业执照以后,还要分别到质检部门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到税务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而“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给申请者提供极大便利。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介绍说,“这项改革有利于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投资创业的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三证合一’后,企业只有一个主体识别号码,这就能够消除监管盲区。还有利于税收的监管,对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也影响深远。”
根据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注册资本(金)12万亿元,增长43%,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万多户。
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诸多举措正在持续激发创业创新和市场活力。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宝成认为,本届政府推行的简政放权举措已经初见成效,“整个社会对这块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确确实实为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企业一些具体事项的办理节省了很多成本,减少了很多环节和程序,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收费清理改革等8个方面65项任务被列为今年简政放权工作的重点,为下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进入7月,简政放权再获新进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此举标志着中国“红顶中介”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稳步推进;而此后,国务院又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职业资格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也是在这个月,一份有关本届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成效的调查问卷结果公布,超九成以上的受访企业对两年来的改革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与此同时,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大力优化政府服务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此,马宝成认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是接下来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我们明确提出要放、管结合,就一定要把‘管’这块管好。现在看,放了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还是个短板。我们已经提出了创新监管方式,比如学习国外的经验,搞随机抽查的监管;依靠大数据搞‘互联网+’监管,也就是智能监管。另外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怎样优化政府服务的问题。总理已经明确提出,优化政府服务首先就是帮助企业在创业创新中减少各种繁琐的手续,比方说各种要件、证明等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